全文字数:5960
关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分析——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摘 要] 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一直以来都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信息。一般认为,历史的会计盈余信息可以反映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创造能力,投资者可以根据历史的盈余信息估算出上市公司的合理价值。同样对于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盈余信息也非常重要。但是对盈余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绝对数量方面,我们还必须深入本质,对盈余的真实性和持续性,即盈余质量进行研究。尤其是在近年来国内外连续发生的一系列利益操纵等财务欺诈案件的背景下,对盈余质量的关注越发显得迫切。[关键词]上市公司 盈余质量 优劣程度 引言 传统的以会计盈余为基础构筑的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仅反映企业盈利的数量水平,而不能揭示其内在质量和增长潜力。如何以现行财务报告框架下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数量与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完善传统的盈利能力评价方法,提高会计盈余信息的决策价值是证券市场亟需解决的问题。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对盈余的理论解释存在明显差异,现行会计盈余的确定模式基于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导致会计盈余信息存在固有缺陷,难以体现其质量水平。会计盈余质量受盈余的定义及目标、会计信息基本质量特征、会计盈余功用理论等多个因素制约。本文着重说明了盈余质量的内涵、要素分析、及必要性和方法。笔者将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的评判标准界定为“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盈利保持现有盈利水平,或在现有盈利水平的基础上持续增长的能力或可能性”,由此推演出会计盈余质量的五个核心要素:真实性、持续性、现金保障性、成长性、安全性。并希望通过本文通过盈余质量对上市公司提供帮助,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一、盈余质量定义学界和实务界关于盈余质量的定义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目前比较流行的有决策有用观和信息观两种观点。决策有用观主要从盈余对于未来现金流的预测能力这一角度出发来定义盈余质量。19 世纪60 年代,美国财务专家O’Glove 出版的咨询报告《盈余质量》(Quality of Earnings)中首度将盈余的持续性作为盈余质量关注的主要问题。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简称)、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是决策有用观的主要倡导者。美国会计学会在2002 年将盈余质量定义为“随着时间流逝,由应计制所确认的收益数额与公司流入的现金数额的弥合程度”。即盈余质量是指会计收益转化为现金流入能力的高低程度。当期盈余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能力越强,则该盈余质量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