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814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基本特点[摘 要] 近几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已经引起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其违法犯罪的现状日益严重,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比如未成年人犯罪存在着低龄化、团伙化、残暴化、低文化等特点。未成年人部分是中小学在校学生,另一部分是辍学待业或提前就业的。人们常用“花朵”来形容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就如一个毒瘤,如不及时加以控制,极易蔓延。关心、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让他们成为“恶之花”,不仅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而且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稳定。正所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个拥有约4亿未成年人的发展中国家,未成年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地兴亡,如何防止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认真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分析其中的原因,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无疑对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特殊原因,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对策,只浅析其犯罪特点,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特点 一、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60-70年代,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30%-40%,到80年代后却突增到70%以上,从2000年到2007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平均以16.2%的速率逐渐上升。这些数据足以证明,我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