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8529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与预防[摘要]:青少年(未成年人)是一个横跨少年和成年的群体,他们既有青年人的朝气,又有少年的稚气。他们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内因外因同时起作用的结果。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明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国家立法,有关部门严格执法,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就可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关键词]:未成年犯罪 犯罪特点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 近几年来,违法犯罪低龄化越来越突出。据统计,违法犯罪人员中近75﹪年龄在12—30岁之间。①可以说,这些年轻的生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倾斜。然而,任何“莠苗”的长成,除了其本身的基因以外,社会大环境对它也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这些人来讲,不良行为的养成并不仅仅在于他们的顽劣,更主要的还在于家教的误区、社会坏风气的侵蚀等弊端。因此,帮助、教育和拯救失足青少年,已成为社会刻不容缓的责任。现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而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只有明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了解其犯罪的特点,才能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他们违法犯罪的特点除了具有成年人的某些共性外,还具有其自身特点: (1)纠合性多,网络性强。青少年在脱离家庭管束和校规约束后,在社会上易于形成一些性格相投的小团伙,一旦一人受到外来攻击或一人惹出事端,大家便群起“相助”。流氓斗殴、打群架这类案件在整个青少年违法犯罪中比率达到20﹪以上。 (2)偶然性大,预谋性差。青少年理性判断不足,容易感情用事,常在感情冲动下,不计后果地做出蠢事。近期我县一所私立中学学生因打篮球发生冲撞而斗殴,致一名高三学生死亡,就是血的教训,令人震惊和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