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证厂务公开真实性的思考
厂务公开在企业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职工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促使企业兴旺发达。职工群众对厂务公开非常欢迎,认为厂务公开给了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到了实处;厂务公开激发职工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厂务公开架起了领导和职工之间的“连心桥”,拆掉了“隔心墙”,拉近了党群、干群的距离,增进了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从而在源头上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给员工一个明白,促干部一身清白。厂务公开推行以来,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实行厂务公开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主要是厂务公开的内容存在着失真的情况。厂务公开的要害是公开,关键是真实。厂务公开工作要规范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搞真公开。真实性是厂务公开的灵魂。厂务公开的内容不真实,不可信,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失去职工群众的信任。 如有的企业公开内容是有条件的、局部的、有选择的,是经过过滤的公开(不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保密事项和企业的科技、商业秘密),对容易引发企业内部矛盾的问题和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以及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避重就轻,公开一些夫关痛痒的小事,不公开实质性内容;有的把公布当公开,只公布结果,不公开政策依据、具体标准和办事程序,使员工“知其所以然”,无从监督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不是事前公开,而是“生米煮成熟饭”后再公开,如企业改制方案,职工下岗分流,内退方案等,往往是既成事实,变相强加给职工,有些企业的公开栏内几乎是职代会讨论通过的所有内容,变成职代会的公告板,这些内容职工群众早已知道,所以有的职工说,公开栏的内容总觉得不是给我们看的,好象是给上级和外人看的。有些企业在公开经营收支和资产负债、损益上,都是以累计表示。很多职工说:“这些数字看不明白,看也白看”。这不仅影响到厂务公开的质量,而且在职工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厂务公开内容不真实现象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一个是客观上的,即体制上的,一个主观上的,认识上的。从体制上讲,企业体制改革尚未到位;从认识上说,一些企业领导干部对厂务公开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的兴旺与否,关键在于企业领导的决策和管理,而不在于厂务公不公开;有的强调单位中心任务重、工作忙、顾不过来,打心眼里就不愿搞;有的企业领导心存顾虑,担心公开后产生负面效应。于是,便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办法来对付了事。 上述列举的现象尽管是少数企业的个别问题,但不可小视,回避是不行的,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厂务公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调动包括经营管理者在内的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兴旺发达。有利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如果公开的内容不真实,无疑达不到这一目的。厂务公开必须动真的、搞实的,决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那么,怎么才能保证厂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呢?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从源头上着手。具体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体制上下功夫,保障厂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 体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先进的企业制度,它集中了许多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好做法和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本质上与厂务公开的要求是一致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呼唤厂务公开,要求厂务公开。同时,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也为实行厂务公开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现代企业制度本身来说,它也为实行厂务公开保证内容的真实性提供了条件。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依法建立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监事会各自代表企业的不同利益。国有独资和控股公司的党、政、工以及职工代表都具有各自的位置。职代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职责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所有者不能直接干预经营者的日常经营,经营者也不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这为厂务公开提供了一整套保证其真实性的机制。任何非真实性的做法,都是与现代企业制度格格不入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一整套完整的决算、执行、监督体系,完全有能力保障厂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前面说了在推行厂务公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剖析了一些糊涂思想。解决这些认识问题,必须要通过严肃认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真正在思想上有所提高。宣传的对象既包括企业领导,又包括企业普通员工,企业全体人员都在内,不仅使各级干部提高对厂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推行厂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内容形式和基本要求,而且使广大职工群众在掌握厂务公开制度的基础上,自觉参政议政,提高运用制度维护自身民主权益的能力。 对领导层来说,要认识到厂务公开是还政于民,认识到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监督,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一种具体体现,是推进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民主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职工董事制度的现实需要。厂务公开,就是要围绕企业改革的难点,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廉政建设的关键点实行公开,虚心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接受群众的监督,让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紧贴职工,职工情系企业,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广大员工来说,认识到这是真正的当家作主,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力最经常、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职工群众要变“让我参与”为“我要参与”,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姿态,热心关注,积极参与,主动发挥自己在厂务公开中的应有作用。同时,要敢于监督。要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精神,通过职代会等有效形式,对领导不公开的问题敢于提,对不公开的账目敢于查,对领导班子敢于评。广大职工要提高素质,通过不懈地学习政治、文化、科学,特别是经营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多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分鉴能力,进而评议说到要害处,参政参到根本上。 三、健全厂务公开监督机制,保证厂务公开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制经济,成熟的市场经济是规范的法制经济。厂务公开工作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必须在制度化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保证厂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保证其真正取得实效。目前对厂务公开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要增长、号召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保证厂务公开工作顺利进行的法规和制度。我国现在的国有企业,从外部讲,有政府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进行监督,从企业内部来讲,有党委、纪委、监察、工会等,但仅此还不够,特别需要来自企业职工的监督。这方面的监督往往更及时、更有效。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出台具有法律效力的“厂务公开”监督评议实施办法,建立健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抵御干扰,敢于碰硬,确保厂务公开有效的推行,进一步充实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以保障厂务公开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中健康运行,达到公开的真正目的。厂务公开,可以通过几种形式接受职工的监督:第一,重要问题依法提交职代会,通过职代会民主监督;第二,建立“厂长信箱”和“厂长接待日”制度;第三,建立职工代表检查制度;第四,设立厂情发布栏。还可以设立意见箱,聘请职工监督员,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等,广泛征集职意见。有了健全的监督机制,才能进一步促进厂务公开内容保持真实性。 四、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要进一步推进厂务公开沿着真实有效的健康轨道运行,需要我们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认真抓好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形式、公开程序四个规范。 (一)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厂务公开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职工生活福利和干部廉政建设等诸多方面。原则上,除国家法律规定保密的事项和企业的科技、商业秘密之外,都应该公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本企业职工的愿望要求,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要把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难点、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企业廉政建设的关键点,作为厂务公开的重点。当前尤其要重视将企业改革的方案,职工下岗分流方案,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以及企业经营中大宗原材料的采购,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等,纳入公开范围。要强调公开内容的针对性和其真实性,力戒形式主义。各企业具体公开什么,要以自身实际情况特别是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出发,哪些问题最制约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哪些问题最影响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哪些问题最关联企业廉政建设,公开就首先从哪里入手。 (二)规范厂务公开的时间。要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确定厂务公开的时间。企业有大有小,经济状况有好有坏,厂务公开的时间也可以有所区别,但必须坚持定期公开。实行厂务公开的企业要对公开的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公开的时间要根据内容和形式来确定,做到常规性的工作定期公开,长期性的工作分阶段公开,一事一议的工作随时公开。 (三)规范厂务公开的形式。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载体,不断拓宽厂务公开的形式。推行公开不是对企业原有职代会制度的否定,而是在新形势下对职代会制度的深化和完善。职代会作为企业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基本制度,既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又有多年实践经验。以职代会作为厂务公开的基本载体,使厂务公开具有合法性和规范性。因此,在实行厂务公开过程中,没有建立职代会制度或职代会制度不健全的企业,要把职代会制度尽快建立健全起来,发挥作用。同时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拓宽厂务公开的形式,要采取各种灵活简便的形式,进行公开。除坚持每年一至二次职代会上公开厂情的同时,采取如公开栏、厂报、广播、电视和电脑网络以及召开厂情发布会、党政联席人和职工代表团团长联席会等形式进行公开,使厂务公开更具真实性,促进企业民主风气的形成。 (四)规范厂务公开的程序。厂务公开的程序一般包括:预先审核、公开、征询意见、归档几个环节。要坚持有利于群众能与监督的原则,严格厂务公开的程序,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公开的过程,本身包含群众广泛参与监督的环节。要重视公开前后群众意见的征集和反馈。对职工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采纳的积极采纳,不能采纳的要作出必要的说明或解释;对职工群众反映强烈,大多数职工不赞成的事项,要予以纠正或延期执行。要加强对厂务公开制度执行情况全过程的监督。具体包括公开内容是否真实、全面,公开是否及时,程序是否合法,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等,确保厂务公开的真实性。 五、积极学习、借鉴一切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经验 认真总结国内企业的先进经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基本制度,已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推行厂务公开工作过程中,有的单位较好地发挥了职代会的作用,如根据厂务公开的不同内容采取民主议事会、职工座谈会、公开栏、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让职工群众知情、议事、监督。在程序上坚持凡要公开的内容必须经过职代会“提出、审查、公开、议政、整改”等五个步骤。公开前要经过职工代表审议,公开后要听取职工意见,进行整改。以评议来监督,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厂务公开监督评议小组,负责检查公开事项内容是否真实、公开是否及时等。在厂务公开过程的始终,敢于打破“暗箱操作”,掀干部的“箱盖”,翻企业的“家底”,真正让职工心明眼亮。 凡是能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来办的事情,就尽量采用市场机制的办法,通过招标、投标、竞争来解决。比如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不仅采购的数据要公开,而且要把采购的程序、机制公开,搞公开操作,不搞暗箱作业。在这个基础上的公开,一般说来职工群众就会感到是公正的、真实的、可信的。对不能用市场机制的办法,仍然需要企业内部来决定和领导审批的事项,就要做到使这种决定和审批的权力,建立在企业内部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上,防止搞暗箱操作和一个人说了算。 综上所述,先进的企业体制,正确的认识,健全的监督机制,规范的管理,先进的工作方法,这些是确保企业厂务公开内容真实性的基础工程。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要在建设基础工程方面多花气力,狠下功夫。功夫做到了家,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