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企业竞争力的体会 中国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企业从有到无,从弱小到壮大,已经发展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社会财富,同时更为中国经济的飞黄腾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未来的五年里,企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预计将超过2/3,达7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然而,面对来自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的竞争和自身存在的缺陷,我国企业在管理、文化、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等软件方面仍有许多的不足和亟需提高的地方,因此,企业要学会在激烈、残酷、难以预料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要尽快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必须要做到,而且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企业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战略计划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科学的战略规划有助于竞争优势的显现,结合企业进行SWOT分析,掌握好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并对其进行预测与判断,随之进行决策调整和转换。可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与企业长远的战略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有特色且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科学模式是管好企业、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奠基石。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良好的管理素质,将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与西方科学管理体系融为己用,使生产高效化、技术专业化、组织体制优化。 二、企业必须要处理好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 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而言,协调好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时必须慎重。当一家企业在尚未培育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若采取多元化经营会分散有限的资源,非但不利于企业再发展,还会造成原本的竞争优势丢失。巨人集团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盲目地进行多元化经营,不仅没有帮助企业增加利润,反而进一步削弱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的企业的市场风险。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每家企业的资源和人力都有其局限性。如果对于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没有进行客观、科学、完全地分析,盲目效仿,四处出击,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盲目运用,过于看重一次性价值而忽略了未来经营风险,势必为企业埋下隐患,易造成因小失大的后果。 然而,只要协调好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的权重关系,民营企业也能成功扩大规模、壮大实力。20世纪90年代海尔提出了“东方亮了再亮西方”多元化经营战略决策,这说明企业必须在自己原有业域具备专业化优势,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再以此为中心多元化经营,才能科学可持续地发展。 三、企业必须要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注重塑造企业核心文化。 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一方面,要意识到以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理念所构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个性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行为习惯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品牌意识,意识到品牌是企业无形的资产,是决定市场竞争胜负的关键,必须建立起核心技术品牌并不断增加其含金量,推动企业品牌战略的成功。 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力量单薄、资源有限,在企业核心文化的关注程度上远不及对企业盈利的关注程度。然而,正是因为缺乏这种坚定的企业精神意识,容易导致员工在精神上没有归属感,同时工作不能做到精益求精,主要表现在企业生产工作效率低下。企业要建立起与企业核心竞争价值定位匹配的、显现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在无形中也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奋斗精神,将全体员工紧密团结在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之中。再者,企业能否科学可持续发展,能够提升、巩固和创新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的经营理念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增强企业亲和力和凝聚力,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个员工内心,成为员工心发自内心的动力。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构成一种整合力,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深层因素。企业要注重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影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所以,企业要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比较注重塑造企业的核心文化,让员工有归属感,以企业为家,这样才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更好地盈利。 四、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投资。 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功不可没的地位。鉴于此,一方面民企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用现代管理知识理论去思考企业的管理问题,走出家族式管理模式,改变传统陈旧的思维模式,树立共同发展的意识,清楚认识到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保证。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建立合理完善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为规范化管理平台的搭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明确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能、管理责任,使权责分工清晰化,促进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保证监督机制的高效运作。此外,企业的核心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民营企业不仅要注重员工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提高企业工作和生产效率,而且还要做到任人唯贤而不是用人唯亲,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大程度地开发员工智力资源,建立充满向心活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人才有着高度的依赖。迅速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按部就班地按层次培养人才,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优化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扩大人才资源的储备量,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五、企业必须立足自身实际优势,提升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要学会在融资难度较大、风险基金利用度较低的条件下,将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技术研发的投入并其主要的投入都是用于自身核心技术的提高与研发,有主次之分。民营企业要清醒明确自己的技术分布结构,结合自身的优势,培育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企业要深刻认识到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灵魂。只有研发能力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才有提升的空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致力于自身的学习、吸收、创新。行业技术壁垒逐渐被打破,技术空间不断被压缩,技术优势越来越得不到体现,而这些都将导致核心技术的减弱,从而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趋于弱化。在激烈的民营企业竞争中,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各行各业要看到自身企业实际优势,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弥补不足,加强对加大企业核心技术创新投资必要性的意识,提高自身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让创新技术成为我们一直引领行业发展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