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它极大地改变了政府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提升了运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公共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改革的目标。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公共行政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从而为政府改革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子政务;公共管理;行政管理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仅推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极大地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影响着政府在社会方方面面宏观指导与规划的效率和质量。事实上,一个国家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该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当前诸如邓玉娇案、躲猫猫事件、冒名顶替案等网络事件突发的情况下,更是要加强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电子信息技术给公共行政管理带来的机遇 所谓政府上网,相对于电子商务,就是要构建“电子政府”。“电子政府”在狭义上讲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交换和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从广义上说,它的本质是建立一种国家行政机关的“网络计算环境”或“数字化神经系统”,以实现信息资源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全方位应用.具体地讲,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以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一、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为政府传统的公共行政服务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创新的管理手段,使政府的服务理念逐渐转向以公众需求为中心。事实上,这一转变也正符合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务的目标。但是,我国政府在发展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存在偏差 总的来说,我国政府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建设的目的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以便更好地服务民众。然而,当前我国政府的不少部门对于这一理念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把电子信息技术仅仅当作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用计算机去模仿传统的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的计算机设备仅仅用来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政府信息化被简化为把一些规则、条例、政策法规搬到网上就可以了。 2、政府基础信息系统的缺失 政府的基础信息系统是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应有的基础,是电子信息传输、交换、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政府的基础信息系统的完善与应用是政府上网、电子政务的核心工作,其生命力也就在于能够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然而,我国政府的基础信息系统存在严重缺失的现象,比如,我们登陆政府网站的时候,获取的都是一些零碎过期的信息,部分网站甚至存在信息流混乱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电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特别是数据通信设施的浪费,从而阻碍了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 3、电子信息系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系统安全问题是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管理应用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它极大地决定了政府业务能否正常开展,权力能否正常执行等。因此,政府电子信息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不仅要有技术上的保障,而且还要有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美国政府在1999年出台了“电子签名法案”和“政府文书工作减少法案”,在2001年提出了“电子政府法案”等。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在电子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方面的认识和采取的行为措施还比较薄弱,仅仅出台了一些简单的行政法规对政府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而在更为重要的信息安全、电子支付与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还比较欠缺。 4、政府工作人员电子信息素养的匮乏 从总体上来说,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公务人员的素养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政府机构虽然重点建立了信息管理部门与相关管理人员队伍,但是,他们大都是非编制部门和人员,因此,也就不可能成为电子信息系统使用的主体。而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诸多公务员既缺少参与电子政务运行与管理的机会,而又缺乏网络水平,无法实现网络办公。因此,这就容易造成信息流动慢,发布不及时的现象。 二、对电子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管理中运用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运用已经由基础建设阶段进入深化发展阶段,其运用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的增大。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采用现实案例加强公务人员观念建设 在传统公共行政管理模式下,政府是社会发展的中心,更是社会舆论监督与引导的中心,公民的思想跟着政府走,这就助长了政府官员的特权意识、官老爷作风。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发展,政府的中心地位渐渐被打破,如果仍保守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势必带来一系列社会突发事件,比如躲猫猫事件、邓玉娇案等等。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采用这些现实的网络突发事件对公务人员进行教育,加强其对电子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其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技巧和采取的措施。 2、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 政府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工作流程变革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中心,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既要构建前台政府业务展示与信息沟通系统,又要构建后台信息收集与管理系统,对各种业务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它是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管理运用中的关键环节,要求以事物为中心,跨越职能部门界限,根据电子政务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的再造,最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 威胁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外部非法入侵和内部破坏两个方面。对于黑客、病毒等外部非法入侵,可以采用防火墙、高效杀毒软件、内外网实行物理隔离等方法加以防范。内部破坏主要是指破坏计算机系统、越权处理公务、窃取机密信息等,因此,要想有效防止内部破坏,一方面要加强工作人员电脑水平、信息技术的培养与应用,另一方面也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尤其是对政府电子信息网络的建设、维护与管理等等,让破坏者无空子可钻。 事实上,电子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完美应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要强化公务人员对电子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变革政府工作流程以及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之外,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电子信息技术素养,制定切实可行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组织机构等等,以此保证公共行政管理中信息技术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 不喻而言,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世界性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将会对公共行政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公共行政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和国际接轨的需要,都要求我们要借助信息技术、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来推动公共行政的进程,提高公共行政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