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4454
关于企业人力资本储蓄分析[摘要]: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越来越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本,其瓶颈在于缺乏有效的培育和储蓄人力资本的手段和机制。本文在阐述人力资本储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进行人力资本储蓄的原因及其风险,探讨了我国企业进行广义概念上人力资本储蓄的人才经营模式。 [关键词]:人力资本储蓄 经营模式 人才经营 与人力资本储蓄相关的理论文献的回顾 1948年,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系统地提出了经济增长模型,其模型中的一个前提假定是生产技术不变,因而经济增长率取决于社会储蓄率。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法,他认为,在实物经济中,不管初始状态如何,只要储蓄率不变,资本产量比率的变化总能使经济进入稳定状态。 贝克尔等人在1992年提出“劳动分工演进”的经济增长模型,他认为劳动分工受“协调成本”的限制,均衡增长率与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成正比、与协调成本函数中分工人数的弹性成反比,如果参与分工的人数与协调分工的成本函数中的弹性与其在生产函数中的产出弹性之间的相对差异小于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那么均衡增长率将大于零。 从国内学者李京文等人的分析看中国改革开放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一直保持正向贡献,但贡献率呈下降的趋势:1978-1984年为8.65%,1985-1989年为5.93%,1990-1993年为3.12%。宋林飞认为中国一方面由于政府长期倚重有形物质投资而忽视相对长期无形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了人力资本贡献水平低以及全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足导致人才短缺、人才外流。程承坪则站在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个体的角度,提出在人力资本所有者资源配置能力既定前提条件下,企业经济效率的差异关键在人力资本产权是否得到充分地界定和保护。其他许多学者也站在企业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泛泛地描述,如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本的储备、人力资本的培训等,但是企业战略的制定需要有前瞻性的目光和广阔的时空,较窄的视角会影响公司长期的发展和战略的实现。 笔者拟站在企业群的角度,就广义概念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