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842
论杜甫诗歌的多重风格[摘 要]杜甫一生心怀祖国,关心民生疾苦,有着远大理想抱负而又命运坎坷。他用那敏锐的眼光,从特别的角度关注国家命运、人民命运和社会命运,以那无限的热情和悲悯的情怀描写出一幅幅壮阔而又深沉的社会生活画卷。杜甫诗歌集前代之大成,内容广博,感情凝重深沉。他的诗歌技巧精湛,表达方式百转千回,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是现实主义诗歌艺术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巅峰。[关键词] 杜甫 诗歌风格 多样性
杜甫出身于儒学世家,有着深厚的儒学正统教养,一生立志“修齐治平”。年少喜漫游,天宝六载应试,不第,以至落拓长安,生活困顿潦倒。“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亲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景象,亲历战争带来的种种苦难,长年转徒流离,最终穷愁客死他乡。生于大唐开元盛世的杜甫,有着盛唐文人所具备的激情、宏伟气魄和时代责任感,儒家的仁政思想是他思想的核心。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被称为一代“诗史”。 一、杜甫诗歌的语言特点语言的高度凝练与丰富多彩是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之一。在诗歌创作中,诗人运用精炼的文字、浪漫的想象,或夸张、或写实,以精妙的表现技巧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1、凝练精到杜甫有句话:“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句话体现出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锤炼字句的严格要求。他的诗歌语言凝练精到,有着丰富的内涵,表现力很强。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个“急”字写出高处风力强劲,咧咧翻卷,符合季节特征,还从侧面反映出“登高”环境之恶劣。“天高”反衬出人物个体本身的渺小,暗示人物心境的苍凉。“啸”则借高峡猿声的嘶鸣,从听觉上烘托悲凉的氛围。“清”、“白”两字又是从视觉上写出季节萧索、清冷的特征。“回”即秋鸟来回低飞徘徊,一时找不到落脚处,飘忽不定,也喻示人生的艰难困苦,辗转飘零。两句诗分别从“形、声、色、态”四方面描写了登高的所见所闻,文言简约,却生动形象,景景含情,字字传神,诗人用字的凝炼精到由此可见一斑。再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中的“垂”写出了星辰垂挂在天边,低悬接地,衬托出原野的广阔,同时流露出了诗人独自置身空旷平野,夜观天象的独特感受。“涌”写出了跳动的月影随波涌动,伴随着江上的滚滚波涛向东奔流,气势磅礴,生生不息。然而水流人却不能“流”,这一动一静,映衬出旷野中人是何其的孤零、凄冷甚至绝望。诗句借景抒情,表达出了一种凄凉孤独的心境,词简义隆,物象丰富,气象阔大,动人心魂。如此精美之词,在杜诗中多不胜数,譬如“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中的“乱”和“悬”,“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其一)中的“开”和“系”等字,均为古今作文者炼字之典范。2、通俗平实杜甫在叙事的古体诗中,常常运用对话或人物独白的方式,同时加入大量的通俗语言,塑造鲜活的个性化人物,以增强诗歌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如《新婚别》一诗,作者用新娘的口吻叙事,将一个纯朴善良,有爱有怨,识大体、顾大局,却又心情无比复杂的新娘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诗中还大胆运用通俗语言,如“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意思就是说女大当嫁,不能跟父母一辈子,还是要嫁人的,而且嫁谁就要跟谁,“将”字应理解为“跟随”,这与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这猴子满山走”相对等;“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中的“贫家女”,说得率真直白,等等。这些俗语的使用更能形象表达出新娘的淳朴善良,以及她忠诚于爱情的誓言,增加了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也就使文章更生动,有助于个性化人物的刻画。又如“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其六),运用了富有哲理的谚语来说明战术思想,语句顺口道来,贴近百姓,比喻生动,通俗易懂,概括性强。3、善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