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398
论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规范 [摘 要]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催生了许多新的书面表达形式,统一起来,有人称其为“网络语言”。严格来讲,网络语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而是网民们手指按键在电脑屏幕上敲打出来的,是通过“看”的方式进入交流领域的,是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完全区别于传统的手头书写的形式。他是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它有着特殊的表达形式,并已逐渐形成了网络的行话,即网络用语。[关键词] 网络用语 特点 成因 规范 一、网络用语的形成 这些行话术语对网民们来说毋需解释,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却如同天书,无法读懂。而网络语言不仅流行在网络社会,同时也逐渐侵占着我们现代社会的文明,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革,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的网络用语,在使人们享受交际便利的同时,也给全社会交流带来了障碍。随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深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的负面效应和潜在危机将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探寻网络用语传播的特点,以导引其走上规范健康的发展之路。 语言的发展是绝对的,势必在日益前进的时代步伐中有所变化,紧贴生活,方便人们的交流。有关调查显示,16岁至25岁的青少年和一些新的作家们是网络最积极的使用者,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同地区的的网民自由交流,给了他们自由驰骋、发散思维的便利。这中间很多网民,他们交流聊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利用网络,在网上用文字和符号聊天,交流思想和感情。网民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时时刷新着汉语言的历史,网络用语随之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当然,网络用语的成因仍然脱离不开语言发展的规则,同时其成因又是综合了各种因素,是复杂的。在此,只简单举例说明其可能的成因:1、简化形成(缩写): 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总是本着简单、经济,便于交流的方向发展的,网络用语也是一样。举例: RP:人品。PLMM:漂亮美眉。BS:鄙视。TNND:他奶奶的(粗话)等。 这些用语的形成主要利用语言的简化规律,即经济原则,我们以前也常用这个方法造词,比如心肌梗塞简称心梗。这种缩写造词在很多语言中都很常见,比如英语中的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 2、用音近字表现方言: 方言在我国语言的形成及发展中一直站有一定地位,以前的人们,可以说隔山不同语,各地都拥有自己富有特色的方言。随着网络的流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进行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将方言或是一些做作发音运用于其中,带动了方言的“全国化”。举例:淫:即指“人”,因为有些地区将“人”字必音为yin而产生。 “给力”:“给力”,音gěi lì,原本属于网络用语,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属于东北方言和日语的混合产物,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叹词用。另外,在实际使用中也可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另一种说法是,“给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意思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有木有”:有木有——有没有语出今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文体——“咆哮体”,实际上,我国某些地区的方言在说有没有,尤其是“没有”的时候,这个“没”字,确实是发“木”这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