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909
论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践策略[内容提要]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关键词] 语文素质;语文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既是母语学科又是基础学科;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有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就成为21世纪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责任。要在语文学科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澄清现实中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误区和模糊认识,深入探讨研究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一、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语文素质教育,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凭借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通过教学及课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和人文素质的教育过程。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应对策略和方法(一)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以我们从事的语文习作教学为例,学生习作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1、不知所云-------文章选材不当,不去选择耳闻目染、身体力行的事,往往谈的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