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033
如何纠正孩子的错别字[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学生书面表达中错别字特别多,直接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已是我们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做到既坚持科学的汉字观,又遵循学生的汉字认知规律,那么就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写错别字的问题。[关键词]学生 教师 识字 纠正 错别字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天都要批阅学生语文本科目的各种作业,面对孩子们作业本上屡禁不止的错别字,我是伤透了脑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学生书面表达中错别字特别多,直接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已是我们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学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而且有不少的错别字是共同的,我采用过让学生翻倍罚写的办法,但仍然是治标不治本,今天更正了,明天又照样错。经过调查研究,我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够牢固。他们在识记过程中,往往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的细微部分观察不到位,不细致。例如:写“奶奶”时多加了一捺,写“班级”的“级”时少写了一捺;把“自己”写成“自已”,“拟人”写成“似人”,“拨清波”写成“拔青波”,“棉”写成“绵”;把愚蠢的“蠢”字春字头里面的日字丢掉了,或者是写成了三个春;“愚”字上面写成大禹治水的禹字;窝头的“窝”字下面写成撇折、点;头衔的“衔”字写成金字旁……有的字容易多一笔:春天的“春”字下面的日写成目,垂头丧气的“丧”字多一撇,展览的“展”字多一撇,考验的“考”字多一笔横,融化的“融”字里面一横写成两横等等;有的字又容易少一笔:形态万千的“态”字少一点,隐退的“退”字少一撇,机械的“械”字少一竖,眯缝的“眯”字目字旁写成日字旁…… 心理学家指出:我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首先要形成有关汉字的视觉表象,然后把它们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储存于大脑之中,再以它为内部参照去辨识汉字。任何一个结构再复杂,笔画再多的字,都可以部件为单位,把它拆卸下来,然后分别识记字形。“难点”分解了,也就不会再识记错误了。如果再拆卸的同时,还能加上顺口溜,效果会更好些。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还应根据字形结构特点,考虑哪些细节是学生最容易模糊的,着眼于字的某一构字部件作重点解释,然后用彩色粉笔凸显这些模糊之处,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牢记字形。例如:“急躁”的“躁”写成“燥”字,可以告诉学生:“躁”从足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跺脚的;而“燥”从火旁,火烤了当然要干;再如,“燕”字上面部分容易模糊为草头,“滔”字右下部容易模糊成“白”字,用彩色笔加以强调使之凸显出来,让学生反复观察、仔细区别,就不会记错了。 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地再现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兴趣,增强对汉字的识记能力。例如,教学《长城》一文时,通过影视资料,学生不仅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有了直观的感受,还加深了对这些词语的印象,能够准确地记住这些词语。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编一些形象化的字谜,以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记。如“王大哥,白大哥,两人并肩石上坐(碧)”“破草屋里十口人,你说苦不苦(苦)”“一女力气大,推倒一座山(妇)”“太阳跳出地平线(旦)”等等。这样,能激发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加快学生识记生字的速度。由此可见,教师创设情境来组织教学,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