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622
从猪八戒的人性特征初探家庭教育方法[摘 要]名著《西游记》的二号人物猪八戒有着丰富的人性特征,他身上有很多弱点与现在的独生子女特有的性格特征极其相似。而正是这些弱点让家长头疼,在家庭教育中成了难以克服与改变的问题。学习那些对猪八戒产生深远影响,最终促使他获得成功的身边人。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与帮助,让家庭教育开展得更加顺畅,取得更好的效果。[关键词] 人性特征 家庭 教育 团队 教诲
《三字经》的开头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都知道它的意思是说,刚出生的人,本性都是善良的。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最终显现着人性中各种各样的丑陋呢?这也正是印证了《三字经》中经典的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 说的是哪怕性情本来何等相近。但因为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和接受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异。 每个人虽然天性趋善,但也附带有先天的劣根性。就如《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人性特征,他有憨厚、善良、勇敢等人性的优点,但他也有贪吃、偷懒、被动等人性的弱点。现今很多独生子女身上有很多特性与猪八戒显现的人性极其类似。例如:因为他们从一出生就在爱的包围中受着娇宠,所以他们善良、憨厚;因为他们从来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他们不会主动劳动与付出;因为他们一直处在被保护状态,所以他们不愿也不懂承担责任……等等。 猪八戒有着普通人性的特征,优缺点都显示得淋漓尽致,但不管他有多大的问题,他最终还是能紧跟取经团队,勇于面对千辛万苦,敢于与妖魔作战斗,克服重重障碍而最终修成正果。当然,众所周知,这一路西去途中,如果没有师父、师兄弟的敦促、教诲、劝导,猪八戒很难凭自己的意志与胆识而修得正果。 那么,我们的家庭为培养孩子成人成才,是否可以从名著《西游记》中探索出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明确直接的教诲,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家庭教育中有很多方法,常用的有传授、说理、谈话、错误尝试、经验归纳……等诸多方法,那么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头脑与心胸都还是空白的孩子来说,复杂的方法其实并无不多大用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知识与阅历的积存,因此,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明确而直接的教诲。 《西游记》作品中首先对猪八戒提出人生目标与任务的是观音菩萨(在《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有说明),菩萨对猪八戒的教诲与目标是“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这其实是对他原来的性格弱点进行了点化,要他克服自私、无纪律性的个人意识,建立团队概念,树立人生目标。如今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家里的“小太阳”,深怕孩子受到不好的待遇,凡事随孩子的意愿,宠得不得了。因此很多孩子自私、霸道,只顾自己的个体感受,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更少有团队荣誉感,这种状态与菩萨点化前的八戒如出一辙。 在《西游记》《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当孙悟空降住八戒,并告诉八戒自己是改邪归正,弃道从僧,保护一个东土大唐驾下御弟,叫做三藏法师,往西天拜佛取经……。八戒闻后急着要见唐僧,并自诉:“我本是观世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吴承恩:《西游记》,岳麓书社1996年版,217页《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然后真的一把火把云栈洞给烧了,跟定唐僧西去取经。确实可以看出,猪八戒对自己曾犯的错是深有认识,存心改过的。而且对助人、助己修得正果也倍有决心与向往。自从八戒加入取经团队,虽常有拖拉的不积极的行为,但终究也是围着这个团队做事。可以说,猪八戒的进取精神起源于观音菩萨的教诲与点化。 要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有些优秀品质必须具备。而这些品质没有打折扣的余地。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胜以明确而直接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诲。现今有不少家长教育孩子只管自己读好书,不要管班级集体的工作。这是一种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