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793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比较[摘要]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她的存词,按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以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表现女词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多情善感的个性。南渡以后,她备尝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之苦,生活视野有所扩大,词的内容多为思旧怀乡或反映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怀也时有流露。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从而表达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是那个时代家国苦难在词中的艺术体现。[关键词]李清照 芳香俊逸 感伤绝望 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就是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的词清新婉约、含蓄蕴藉、情真意切,于是,真挚婉约成了李清照词的基本风格,这是历来对李词风格的总体评价。其实,由于词人生活在特殊的年代,即北宋末南宋初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个人的命运被卷入社会急剧变化的漩涡中,才女李清照也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而她的词风也以1127年赵宋南渡为界,形成了前后期不同的风格。本文重点试结合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探讨一下李词前后期不同的风格。 一、前期“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之芳馨俊逸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表露少女烂漫情愫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较为优裕的经济背景,让她形成了纯真、自由的个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叙述,就可以知道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她的外出游玩是比较随意、尽兴的。“常常携同闺中好友踏青寻欢,荡舟大明湖,喝得醉醺醺忘了回家的路,不小心闯进荷花丛中,心慌意乱中惊起一滩原本宁静栖息的鸥鹭……”①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济南渡过的。“山东济南风景如画的大明湖畔,汩汩流淌着漱玉泉,传说当年的李清照就曾在这道泉水中洗笔习字。”②也许,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与极其敏捷独到的审美感受能力就来自于此。 只有感觉到现实生活的美好灿烂,对现实生活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词人才会用轻灵欢快的笔调去描绘春秋景色,以爽朗开阔的胸襟去拥抱自然。 在《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这首词里,就只有烟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没有传统秋词的肃杀萧瑟。在词人的眼里,“一切自然景物似乎都是与人的情感灵犀相通的。”③ 2、 表达闺中寂寞情怀 在李清照早期词中,《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等词作中,都流露出淡淡的、朦胧的愁思。少年时的李清照,词中流露出的寂寞情怀,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李清照在幼年的时候,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灾难——幼年丧母。“母亲王氏,还在李格非担任郓城教授的时候就已经撒手人寰。”④而父亲因为做官的原因要到处奔波,小清照成了没有父母管教的孩子,小小年级,就已经品尝到了人生的第一杯苦水。后来,尽管继母将她视为己出,恐怕在她的心里,幼年丧母的阴影,始终挥之难去。第二,作为诗人,尤其是才华出众的女诗人,敏锐的感受力,细腻的感情,难免会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时刻。特别到了性别觉醒年龄,必定还有少女的思春情怀了。所以,无论是“雨疏风骤”,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