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92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初探[摘要]在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语文改革的必出之路,而德育渗透又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必须体现寓德于教。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及体会,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寓德于教谈了几点具体做法。[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 一、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①李新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因子》,《当代教育》报刊社,2007.6.]根据这一要求,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实际上,小学语文这门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无法替代的重要角色,这是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一)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文以载道,任何语言文字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并与语言文字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并且形式生动、具体、形象。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受到现代社会环保精神、开放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教育,为培养和谐社会的一代新人打下基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础。 (二)语文学科所蕴含的思想道德素材的广泛性。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大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热爱和平、保护生态环境,小到孝敬父母、尊重别人、坚强勇敢、团结向上,语言文字像无数条长长的敏感触角,涉及到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方面面。修身治国平天下,任何德育教育的内容都可以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载体,可谓五彩缤纷,包罗万象。 (三)语文学科的生动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语文教材所蕴涵的思想道德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直白的,它把丰富的思想蕴藏于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中,溶化于一篇篇优美形象的文章里。丰富的思想结合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又能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特点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②徐果,《小学德育工作导论》,贵州安顺学院学报,2007.12. ] 以上小学语文的三个学科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在德育工作中分担更多的任务,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在德育工作中担当起极其重要的角色。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语文这门学科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人的素质的特殊载体。可以这么说,语文的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理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阶段。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