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621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摘要]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课堂中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催生创新胚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新课程 问题教学法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的第一特征是“它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的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应该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突破口。 一、“问题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问题教学”并不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才提出来的新概念,而是早已有之的,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国古代早有关于问题教学的论述,如孟子的“重思存疑”,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等等。国外也早有问题教学的若干模式,如杜威的“疑难的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当代美国的“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巴班斯基的“创设问题情景——组织集体讨论——证实结论——提出问题作业”等等。这些都说明了问题教学是一种教学的理念,是一种教学的过程,是一种教学的方式。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教育家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设计理论都把问题解决作为建构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对此问题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思维发展过程,提出了 “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世纪末我国的教育家逐步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并在部分大城市的小学阶段及初中的部分学科进行了研究和有意的探索。宋朝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需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朱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