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135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观——以宋江的忠义观为例[摘要] 《水浒传》核心思想体现为“忠”和“义”,之所以要分开说,是因为二者不可兼得,这是历史时期农民自身局限性决定的,而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封建正统思想决定了“忠”的概念,所以农民的思想禁锢在不能反抗皇权,只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结局。在《水浒传》中最有争议的人物宋江恰恰就是我所说的那位舍“义”取“忠”的伪君子。为了名节他不惜牺牲自己至亲至爱的弟兄们,去换取大宋昏君的一丁点赏识,所以他很不“义”。大难临头时,他也可以为了自己的性命而暂时抛弃所谓的“忠”,所以他不够“忠”。如果说宋江是忠义的代表,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根本不够格。除非儒家思想重新对“忠义”定义,那么“忠”可以不只是忠于朝廷,还可以是忠于朋友;这样一来“忠”和“义”才有可能兼得,否则永远都会有对立的阶层存在,那就朝廷和起义军。
[关键词] 水浒传 忠义 宋江《水浒传》的主体思想历来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种观点:一是农民起义说,无论认为它是歌颂农民革命,还是认为它宣传投降主义,总之都承认它是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二是市民说,认为它是市民阶层的生活,反映市民阶层的情绪和利益,“为市井细民写心”;三是忠义说,认为它是忠臣与奸臣的斗争,歌颂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