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821
浅谈郑板桥的文艺思想 [摘要]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中叶具有进步思想和独创艺术风格的画家,诗人。他对于现实生活关心,对于劳动人民同情,在文艺创作上主张“求取真气”,“直掠画性”坚持了我国自《传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提倡“胸无成竹”“行神兼备”的创作方法和“工而后能写意”的创作态度,丰富了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郑板桥 诗书画 艺术性 郑板桥素以“诗书画三绝”而蜚声艺林,作为一个画家,人们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但对于他的文艺思想,却评价不多。 郑板桥没有讨论文艺理论的专著,他的文学主张散见于他的诗词,书信之中。本文试图对此做一点梳理和评价。 一、“求取真气”“ 直掠画性” 郑板桥生于清朝康熙三十二年《公园1693年》十月名燮,字克柔,排行第一,自称郑大,号郑板桥居士享年七十三岁,他四岁丧母,由于他祖母的侍女费氏抚养长大。四十岁考上举人,四十四岁考中进士,四十九岁才当上了山东范县令,五十四岁时调署山东潍县。在十二年的县官生涯中,他对劳苦人们给予了深切同情和真诚关注。 郑板桥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写到:我想天地问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只末。农夫…… 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1这种平等观念不仅表现在他言语中,更突出地表现在他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