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421
论《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 [摘要] 鲁迅通过阿Q向往革命,最终又被反革命势力所杀害的艺术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和它的严重的危害性,启发人们振奋起来反对封建势力;同时也深刻地批判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关键词] 阿Q 精神胜利法 结局 阿Q是未庄的一个流浪雇农,他上无片瓦,下无片地,只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过活,“割麦便割麦,撑船便撑船。”他身受残酷的剥削、压迫和凌辱,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这本已十分可悲,但是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他对来自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竟然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甚至用欺辱弱者来发泄自己被别人欺压的不平之气。其主要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但其核心是“精神胜利法”,既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 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两章,集中刻画了阿Q的这一性格。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尊自负。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它的眼里,甚而至于对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夫文童者,将来恐怕要变秀才者也;赵太爷,钱太爷受居民的尊重,除有钱之外,就因为是文童的爹爹,而阿Q在精神上独不表格外的崇拜,他想:我的儿子会阔气得多啦!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譬如用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他们没有城里的煎鱼!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的头上有癞疮疤,当别人嘲笑他的时候他却以此为荣,还说:“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的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