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313
浅析《青春之歌》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摘要] 《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复杂群体,他们在各个时期的生存状况、精神面貌与命运归宿,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以爱国青年为先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到1935年一二九前后掀起新的高潮。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对民族命运表现了不同的态度,对人生道路作出了不同的选择。《青春之歌》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展示了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走向献身于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艰难旅程。以巴赫金“成长小说”理论来看,“性’与“政治”的并置构成了青春之歌这部“成长小说”特有的艺术风貌。这主要表现在主人公林道静的塑造上。[关键词] 青春之歌 革命 知识分子 林道静 形象小说中的林道静始终是一个被伤害、被拯救、被帮助、被争夺的客体,作为她的成长阶梯的男性是不同的“国家”话语中各种政治象征位置的体现者,包括土豪劣绅余敬唐、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余永泽、国民党人胡梦安、共产党人卢嘉川和江华等等。这一现象的塑造“是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时代意义的,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有重大影响的艺术典型。”①在这里,每一种政治势力不仅仅暗示了林道静一生个人和婚姻的前途,更重要的是暗示了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前途。在这条路上,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个性的不断放弃,归属感的不断增强: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