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499
谁解其中味——浅析《红楼梦》写人的语言特色
摘要: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本文从《红楼梦》语言的个性化、生活化、形象化方面论析《红楼梦》写人的语言特色。关键词:《红楼梦》 语言艺术 个性化 生活化 比喻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伟大的作家就是语言大师。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就是天才作家和天才作品,《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惊人,“他将中国古典诗词、散文、戏剧、小说的文学语言熔于一炉,并进行了革新与创造,从而结束了古典文学语言时代,成了近代文学的开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能超过他。”从内容上看,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景物的描绘;无论是细节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心理描写,都是由语言来完成的,语言是第一要素。它的语言堪称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典范。今就其写人语言的个性化、生活化、形象化作一浅析。 一、人物的语言极富个性化、生活化。《红楼梦》涉及的人物众多,其地位、身份、经历不同,他们的语言色调明显不同。同是年老妇女的贾母和刘姥姥就明显表现出这一特点,第三十九回写到刘姥姥头一次与贾母见面时的一些情景。刘姥姥见了贾母“忙上来陪着笑,道了万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刘姥姥忙立身笑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我要是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要我们也这样,那些庄稼活也没人做了。’贾母道:‘眼睛牙齿都还好?’刘姥姥道:‘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