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456
论《诗经》的自由精神风貌
内容摘要: 《诗经》所反映的时代是一个充斥着忧情的时代,先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情绪氛围中率性而歌。他们已经很重视个人情志的表达,出现了尚意的倾向。但是,在开掘内心世界的同时,他们忽视了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对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只采取怒斥、悲叹的消极方式,有个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矛头出现。这又是民族劣根性的根源。关键词: 抒情 尚意 中和之美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诗的民族。《诗经》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一股清澈芬芳的源泉滋润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借助它,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感受到先民们在群体的吟唱中所散发出的真切逼人的气息。借助它我们便可对远古先民的精神风貌作以管窥蠡测。借助它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路历程,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血液永不枯竭的根源。我们也可以隐约感觉到这条大河在历史的转折期、民族的复兴中将流向何方。一、自然直率地抒发时代的忧郁 中国文学偏于抒情,而叙事文学兴起较晚,也不发达。《诗经》这部最早的古代诗歌总集,抒情诗占了绝大部分,叙事诗中除了个别的优秀篇章之外,大都比较拙直、稚嫩。抒情诗则显得比较成熟、老练,并已有许多杰作。如:婚恋诗《关雎》、《氓》;刺世诗《鼠》;农事诗《苤苢》;徭役诗《无衣》《采薇》等等,历来是中国文学作品选读的经典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