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6018
简论新诗写作
【摘 要】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是,新诗的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很多偏差。写下此文,希望能为新诗拨乱反正,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尽微薄之力。论文写作思路:文章先对新诗的种种病痛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和错误,再对新诗的写作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诗病痛 新诗写作 新诗走向
“五四”时期,诗歌走出古文进入白话新诗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像郭沫若、徐志摩、刘半农、艾青、闻一多、李金发、冯至、卞之琳、何其芳、臧克家、戴望舒、田间等,他们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以后,新诗发展也很快,贺敬之、郭小川、闻捷、公刘、李季等奉献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文化大革命期间,为适应形势需要,新诗大“变脸”,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除了口号还是口号,真正的新诗转入地下。打倒“四人帮”后,新诗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老一辈诗人艾青、臧克家等又拿起了笔,李瑛、雷抒雁、牛汉、张志民、梁小斌、丁芒、舒婷、顾城、海子等新一代诗人,更为新诗添彩。然而,时至今日,诗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个误区:有些诗歌写得让人读不懂;赵丽华老师的梨花体让人费解;下半身诗歌流行;又诞生了一个写诗软件。针对上述种种,有人打趣的说:现在啊,写诗的比读诗的多。下面分析当下诗歌的种种偏差,再说说诗歌应该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