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6682
林黛玉——曹雪芹理想女性观的载体 内容提要:在《红楼梦》中,作者描写的女性比较多,他们性格各异,众彩纷呈。在整部书中,作者似乎对他们的悲惨结局都有所同情,然而作者泼墨较多,并为之哭泣而流泪、寄托思想的就只有林黛玉。在林黛玉身上,我们看到了、听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追求自由和美好爱情的理想。高洁脱俗、风流灵秀、貌比西施、才比比干的林黛玉是作者理想中的女性。她的人格,诗才,爱情都体现出作者对女性的希望。
关键词:红楼梦 理想女性观 载体 人格观 才学观 恋爱观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几乎都把女人看作花鸟、玩物,看作性的对象。最高也不过看作“第二等人”。故几千年的封建文学作品以女性为主人翁寄托作者理想的不算太多;为女性的悲惨命运鸣冤叫屈的也屈指可数。到了清代随着封建大厦的即将崩溃,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人性开始复苏。这时,曹雪芹站在时代的高度,带着满腔的悲愤和辛酸的泪水,写出了“悲红悼玉”的《红楼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女性的悲惨命运。在这些形象中,一种是居于传统地位的如贾母、王夫人、王熙风及具有正统思想的实用功利主义者薛宝钗等人;另一种是与现实环境相对立的、反抗力量、要求个性解放独立的。这种人物以林黛玉为主,有晴雯、司棋、龄官、芳官、尤三姐等。但是,不管她们统治还是被统治的地位,最终的命运都是悲惨的。在那个时代里,一般女性都逃不出悲惨的命运。坚持恋爱的林黛玉固然是被逼而死的,似乎现实中得胜的薛宝钗也只挣的一个活不得死不得的地位。就连专给人制造厄运的王熙风,到了最后,也抵挡不住“忽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起被埋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