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8582
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 [摘要] 由于各种压迫和残害,无奈之下,江湖好汉们聚义水泊梁山;“替天行道”、“忠义双全”,水浒武装雄踞一方,攻州掠县,达到其历史的最高点;但由于其历史局限性,最终选择招安投降路线,造成众英雄命运的历史悲剧,让人嗟叹!造成这种悲剧结局的原因,来自多方面。
[关键词 ]聚义 忠义 招安
自从元明之际《水浒传》问世以来,历代文人墨客、普通读者对施耐庵笔下的宋江及众位英雄好汉的故事总是津津乐道,众口相传。更对其招安后的悲局命运嗟叹不已。《水浒传》中英雄们从聚义到招安,是导致其悲剧命运的历史必然。悲剧的原因何在。在此谈谈个人看法。 一、聚义——忠义——招安,《水浒传》基本脉络 《水浒传》从结构上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第一回至第六十回 在这一部分,作者叙述了水浒起义历史背景,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遭遇,勾画出宋代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显示出不同的人物怎样在他独特的命运里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英雄们之所以走上水泊梁山,因为“逼”与“无奈”,突出了这一点,众人物的举动就染上了英雄的色彩,和传统的那些占山为王的草寇划明了清晰的界线。拿林冲来举个例子:作为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林冲的社会地位并不低,还有一个和睦的小家庭,只因为高俅的儿子偶然看上了他的妻子,于是一连串的厄运便降临到他的头上,刺配沧州,野猪林险些被害;到了宋城营,还梦想着在此逃灾避难,可是魔爪又向他伸来,火烧草料场,欲置之于死地,实在忍无可忍,这才反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