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409
与经典同行 做有根之人——论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内容提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本文从传统文化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了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并结合当前语文教学中传统教育失落的状况,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措施,阐明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一 对“文化”及“传统文化”的认识自20世纪以来,文化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探讨的热门话题。有关它的定义,据统计已不下三百多种,但学者们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而讨论文化问题,弄清“文化”的基本涵义无疑是很重要的。我国古代“文化”一词主要指“教化”、“文治”,与“武力”相对。它最早出现于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目前学术中常用的“文化”涵义有,一是指“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仰韶文化”、“玛雅文化”等;再有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等。但这些界定,都不同程度地缩小了文化所涵盖的外延,作为单独的一个概念提出来并不合适。它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构成一个整体。本文认为,文化广义指人类后天获得的并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事物,包括紧密相联的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但由于其无所不包,不便于分析和研究,故又有其狭义的概念,是指一定社会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它涉及知识(包括经验)、价值规范和艺术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