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731
踵事增华的女性谱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个“新女性”形象分析
[摘 要]:作家的写作意图与创作实践之间的巨大裂隙,提醒文学研究者在评析作家与作品时,应该警惕作家个人对作品的解释,要把作家的意图与创作的实际都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去研究,从意图与实践的缝隙中发现文学与历史、想象与现实之间的互动与对话机制。本文分析了子君、沙菲、葛薇龙等六个“新女性”形象,重点解读这些形象体现出的这种“意图谬误”现象,并分析了这种现象给写作带来一些麻烦和困境,以及难以化解的重重矛盾。 [关键词]:现代文学史;“新女性”形象;意图谬误 一、子君的伤与沙菲的狂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参考文献: 鲁迅:《伤逝》,《鲁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10-131页。以下相关引文均据此版本。]这是子君从大家庭里挣脱出来投入自己爱人怀抱的宣言和理由。五四大概就是以此为基点,建构成一座巨大的历史碑石;它也是五四文学的萍末之风,由此吹刮起巨涛狂澜,引导出一系列子君式的“新女性”形象。《伤逝》是讲妇女解放、经济独立、社会解放的故事,但这个解释忽略许多丰富的人性内容,我倒觉得这是一个讲述家庭精神暴力,讲述新型的始乱终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