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027
浅谈《西厢记》的语言特点
【摘要】:《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一部杰作,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作品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语言特点,可以这样说,运用什么样的语言,作品就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西厢记》的语言是无与伦比的,它吸取了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特点。本文就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对《西厢记》的语言特点作一点肤浅的窥探。
【关键词】:西厢记 语言 特点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是用最浅显的语言,写最苦最深的感情。”——刘大杰 。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的出现,王实甫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灿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明朝初年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语言特点,试为论述二三,管窥之见,浅陋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