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着眼,依据单元的重点和教材的重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立训练点,把语文课上成思维训练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在课堂教学中,具体从“提问”、“口语训练”等方面着手,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确实得到了全面的、扎实的培养和提高,把有效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 有效阅读 口语训练
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不再是狭隘、局促阅读教学,它是在大语文观指导下,既继承和发扬中外阅读的优良传统,又汲取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富有现代化、民族化、科学化的阅读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的新概念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对如何把有效的阅读教学落到实处进行了初步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巧设问题,有效阅读 精心设计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好的一件事。因为问题设计的巧妙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的说话兴趣和说话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巧妙的问题是引起学生说话的导火线。 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中《蒲公英》这篇课文时,就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自己的理解,重组课文内容,抓住这一训练点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实现有效阅读。如: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太阳公公的话,而且让学生多读几遍,在学生熟读之后,我提了这样的问题:“你们读懂了吗?谁说说太阳公公告诉‘小降落伞们’什么呢?”学生们纷纷答道:“太阳公公不让他们到沙漠里去,那里看上去金光闪闪的很美丽,其实是一个陷阱叫‘小降落伞们’千万别上当。”“银花朵朵的湖泊是很美的,不过那全是水,不适合我们生活,因此,太阳公公叫他门别落在湖泊里。”“那黑黝黝的泥土看上去并不美,但那正是他们生长的好地方。太阳公公叫他们一定落在泥土里。”从学生们的回答中,已能看出他们已经读懂了太阳公公的话了。又如:学完第四自然段后,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蒲公英种子的结果为什么会不同呢?”学生们在仔细阅读课文之后,纷纷答道:“落在沙漠里的种子他被金光闪闪的外表所迷惑,一心想成为百万富翁,但是沙漠里没有水,所以,他被干死了。” “落在湖泊里的种子一心想快乐,他被银花朵朵的外表所迷惑,湖泊里没有土只有水,所以他也死了。”“落在泥土里的种子实事求是,不注重表面现象,泥土中有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所以它们茁壮成长。”学生们答的很好,他们从阅读中体会到了课文的内涵: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踏踏实实地才能有成就。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进行重组,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的过程。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我们课堂教学就是要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说话有了兴趣,说话质量也就提高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巧妙的问题和说话训练,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同时也把有效阅读教学落到了实处。 二、充分发掘课本资源,有效进行口语训练 口头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成了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切实做好有效的口语训练。 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发掘课本资源,落实有效进行口语训练。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露珠》这一课时,我尽量发掘出适合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训练点,让学生能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说话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在本课教学中发掘了两个口语训练:其一,在教学第六自然段中的口语训练点。如第六自然段中的口语训练,当我刚说完如果你是金黄的向日葵或是碧绿的白杨树,你会怎样感谢小露珠呢?请仿照第二、三、四自然段试着说一说:“_________。”______说。有些同学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举手了,纷纷有感情地答道:“谢谢你,小露珠,是你让我变得更漂亮了!金黄的向日葵说。”“谢谢你,小露珠,是你使我更有精神了!碧绿的白杨树说。”“谢谢你,小露珠,是你让我变得更有生机了!紫红的喇叭花说。” 《小露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课文中的人物,都是以童话的形式出现,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学生刚刚学了二至四自然段的对话,在这里正好能套用上,难度大大降低。正是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滔滔不绝。其二,在教学第七自然段中发掘课本资源进行口语训练时,还有意识的逐渐提高难度。与第六自然段中的口语训练相比难度加大了些,引导学生:在这依依不舍的时候,向日葵、喇叭花、白杨树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呢?用填空来提示:____,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要求学生加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这样,学生在口语表达训练的同时也能学习如何把事物写形象生动的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找准训练点,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不能盲目地进行,首先应该确立训练点,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航天飞机》一课中有很多地方值得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我抓住了其中的两个“训练点”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第一个训练点是了解总起句。对于本册课文来说,了解段落的结构,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训练。在教学中出示句子:“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它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能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这一段落的第一句话具有总起的作用,而在写作的时候,这样的方法往往就是叙述中非常常用的方法。因此把它作为语言训练的点。为此设计了两个迁移的练习:“1、 !普通飞机能飞两万米高,而航天飞机能飞到几十万米高。2、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行四个多小时,航天飞机只需要7分钟。”让学生给两句话加上合适的总起句。在让学生得到训练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能从中培养学生的概括、写作能力。另一个语言训练的点是变换人称,介绍航天飞机。把他的一些知识和特点介绍给大家。通过提示:“大家好!我叫 。我可能干了,我能 。我能 。我还能 。”从而帮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重组、转换人称的复述。让学生通过这两处练习,踏实、有效的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着眼,从一项一项的具体项目入手,依据单元的重点和教材的重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立训练点,并注意训练点之间的联系,克服随意性,的的确确把语文课上成思维训练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在思维和语言训练的过程,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确实得到了全面的、扎实的培养和提高,把有效阅读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