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455
“健康第一”与体育教学[摘要]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课要贯彻“健康第一”和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的健康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发展。因此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是当前中学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最根本问题。针对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后体育课教学怎样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关键词]健康第一 体育教学 学校教学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校体育改革也掀开了新的一页,学校体育已经定位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我国中小学在2001年新学期已经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新《体育与健康课程》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指明了改革方向。 一、健康第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突破了原来的思维模式,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且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壮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从而使健康的评价不仅基于医学生物学的范畴,而且扩大到心理和社会学的领域”。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壮态,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即只有在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交等5个方面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因此,体育不仅仅是为体质第一服务的,而且在健康的内涵上更丰富。新的健康含义赋予了体育新的使命。也赋予了学校体育新的功能。 《决定 》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面向整个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理所当然要坚决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目标,学校体育对此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学会运动,培养爱护自己的身体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尽最大的可能为学生现在的身心和将来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体育教学 从现今教学论的基本观点看,体育教学是指按照体育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要求,以特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一定的体育课程内容为中介,师生双方以课堂为主渠道,相互交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教与学和诣统一的身体教育活动过程。通过教师的积极组织和引导,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一定的体育文化知识技术技能以及理论和方法。通过身体活动与锻炼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精神和体能等。 三、传统体育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学校体育形成以来的约两百多年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按运动形态和作用为基础进行划分,按照这种思想,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育课都按国家出版的各种教材上课,纵观各种教材,存在6种情况:1、全面锻炼身体为主,按人体解剖部位分类。如把活动方式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运动、跳跃运动和全身运动等。2、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以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等为教材内容。3、全按运动项目分类、把运动项目以外的内容当作辅助教或教学手段。4、发展身体素质的作用分类。把教材划分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韧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