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242
怎样培养良好班风
【摘要】班集体是一个具有共同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其中成员能团结互助的集体。优良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而一个优良的班集体的典型特征就是具有良好的班风。树立良好的班风,在整个班级管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试从班规的制定、班委的选拔、班级纪律教育的实施、师生相处、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及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面谈及良好班风的培养方法。【关键词】班风 班干部培养 良好的习惯 凝聚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个体,一个优良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更离不开个体的良好行为习惯。一个学生,要想得到全面发展,就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反省,在行为准则、道德等方面由他律变为自律,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有良好的班风作保障。 一、提出目标,制定“班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人才的培养,首先就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班集体是学校的有机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环境。良好的班集体就是学生成长的“熔炉”,可以把学生铸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混乱和风气不正的班级就是一个“染缸”,可以把学生“染”成五颜六色。因此,具有优良班风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目标是班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前进动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十分注重“前景”教育,他认为“人的真正生活的刺激是明天的欢乐”,“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班主任要善于由近及远地提出一个又一个的奋斗目标,用希望和明天的欢乐,吸引和鼓舞学生不断向前。 在提出目标的同时,还要制订“班规”。俗话说:“家有家规,校有校规”。班集体也应该有“班规”。没有班规,班级管理工作将会失去方向,班级工作也会失去动力,班级成员会变得涣散,缺乏战斗力。优秀的班集体需要制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好班规,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平等、自觉。有了班规,学生做事才能以“班规”为准则,才能感到有约束力。好班规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共同达到目标,共同分享荣誉,打造强大的凝聚力。贯彻实施好班规,可以实现班级管理由教师、学校的“他律”转为学生自我管理的“自律”,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其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二、选择班干部,转化“偏差生”,组建优秀的班委会,树立威信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级管理应淡化班主任的“看管”职能,摒弃“压迫式”、“保姆式”的管理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精神。对于班级工作,班主任不可能凡事亲历亲为,这就需要培养有领导才能的班干。在班干部选拔方法上,应该力争多元化,增加选拔的范围和科学性,要将直接任命和民主选举有机结合。选拔班干部必须制定刚性的制度和程序,以此来保证班干部的质量,达到初始的目标和效果。但是班干部不仅仅是老师的传声筒和服务器,他们要用自己的想法来协助老师更好地完成学生工作。在各项工作中要思维活跃、有新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得到同学的欢迎,所以创新精神必不可少。在实际选拔过程中也有很多的矛盾性,有很多的特殊情况需要考虑,所以在选拔标准和方式确定后,还要进一步考虑干部队伍的整体学生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