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865
以动激趣,寓教于乐 ——浅谈低年级音乐教学的激励方法[摘 要]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开发智力。《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成功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依据新课标理念,首先简单客观地分析了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弊端,阐明了音乐教学应贯穿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原则,然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以动为主线,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重视情境教学、发挥创造力,诱发心中美感等方面进行探索。[关键词] 快乐 兴趣 体验 创造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开发智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喜欢音乐,都是小小音乐家。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音乐教学使学生提不起兴趣,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却以传授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学习,《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成功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让老师从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音乐活动指导者、活动伙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生机勃勃、乐趣无穷、极富个性的音乐活动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展开思维、想象、表现,有效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把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因此要使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我认为根据其身心特点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让学生身体动起来,在快乐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利用身边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要使学生愿学、乐学、想学,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在教学中巧用实物、实验演示,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由于停电我无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思考着怎样上好一年级的《龙咚呛》这节课,歌词按照节奏会读之后,刚一打开录音机听范唱,一个孩子听到音乐后就脱口而出:“开始唱戏了!”随后使劲地在“龙咚龙咚呛龙咚呛呛呛”这一句“呛”的字音上用铅笔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这一举动提醒了我,何不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这样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兴趣。于是我提出了:大家认真听音乐,当你听到“呛”字时,就用铅笔敲一下文具盒。这一来教室沸腾了,又很快静了下来。第一次没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衬词“咚咚咚咚呛”全敲了起来;第二次在教师强调了要求之后,95%的学生能够做到。学生的兴趣极度浓厚,每个学生都特别投入地听着音乐,嘴里唱着歌词,惟恐再漏敲一个“呛”字。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要求再敲一遍。体现了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 (二)让学生进行表演,体验乐趣。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想象力发挥出来。《动物说话》是国家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四课。本课围绕着“可爱的动物”为主题,让学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