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167
学校对教师激励制度的改革创新研究【摘要】 学校的激励制度虽然不断变化,但依然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学校人力资本的流失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而且,教师本人对学校对教师激励制度感到不公平和不满意者趋多。这些问题都充分说明了我国学校现行的激励制度的激励作用还远远不够,本文希望通过对教师激励制度设计的研究,来说明合理的激励制度会对学校教师产生有效激励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师 、激励 、改革、创新 激励是学校管理中的动力机制,它是管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活动。学校领导正确运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潜力,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心理学上看,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需要基础上某种动机引起和发动的,动机还能增加或制止减弱活动,适度的激励可激发人的动机,促进目标实现。哈佛大学教授詹姆士通过试验发现,职工一般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给予激励,则可以发挥80-90%的能力。教师同样在追求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中需要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激励。学校的激励是对教师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表现让教师的需求欲望予以适当的满足和限制,也就是在推进现代学校发展过程中,让教师在追求和达到某种既定目标的愿意程度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或手段。学校领导要适时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发挥教师的智能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每一个教师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前进,使每个教师都切实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从而自觉地努力工作和学习。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作为学校领导,对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教师所期望的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念,应建立一个以全体教师认可的、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内容、以基础教育课改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激励制度来实现。激励制度首先应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说做到工作细化,学校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政策;最后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为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实施激励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激励是通过考核来体现的。 激励制度的制定并不难,坚持和实施考核则不易,要使激励制度真正得到落实,必须把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结合起来,坚持以过程考核为主,阶段考核为辅,使教师时时都感到有压力。所谓过程考核,就是说要注重每节课、每个活动,每项工作的考核,并记录在案。所谓阶段考核,就是以平时过程考核为依据,一定时期(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内的考核。这样做既有利于激励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平时不抓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