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084
浅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本论文通过报载,笔者经历和亲身调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笔者分析其主客观原因,针对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弱区,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旨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育管理 心理问题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占我国人群的1/4,并且是各年龄群体中对其他社会群体影响力相当大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直接会影响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可是,当前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据报载:北京某中学一名15岁的男孩带着音乐家之梦自杀了;浙江省金华中学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忍受不了家长的压力用榔头砸死了自己的母亲…… 在笔者从教的十年中,经历这样的一些事:一名初一学生因其他三名学生堵门不让该学生出去,该生便一跃坐在四楼的窗台准备往下跳;一名学习成绩相当优秀的学生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被淘汰,一时想不开便离家出走…… 透过这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事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2006年笔者对一所中学300名中学生和1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超过18%,2007年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心理障碍的学生上升到23%。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说明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者“通常表现为认识功能正常,情绪反映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这正是我们培养跨世纪新人的基本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可能没有心理教育。 二、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原因 1、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一些社会消极因素,常常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社会上暴力事件的发生和恶势力对孩子侵扰,影视剧的暴力镜头和血腥场面严重污染孩子的心灵。 (2)家庭因素:家是人生长的温床,是塑造人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场所。一些家庭矛盾,教育方式,父母间冲突,离婚等都会使孩子心理出现异常。 (3)学校因素:面对以上两大环节的弱区,学校便成为改善和调节这些弊端的关键性的过滤器,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不太重视,正像中国健康教育研究专家所说,目前,我国的教育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体,学校和家长极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不重视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使好多学生遇到挫折,悲观失望,遇到突出事件,无从适从。 2、主观因素 (1)知识水平底,是非观念模糊。 比如,个别学生把违反纪律看成是“英雄行为”,把作业让别人抄写,看成是“助人为乐”,帮助自己的哥们打架看成是“重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