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309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摘要]学生的培养教育可以分显性和隐性二条线,校园文化的作用就在于“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制约其行为、改变其习惯、促进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当代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一些(如缺乏爱心、缺乏责任心、缺乏感恩的心、缺乏体谅、缺乏人情味、缺乏真诚之信等)问题的有效手段,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营造了一种健康、文明、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打下基础。[关键词]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行为 精神文化 自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人心,各地各单位纷纷行动,落实到实处。各级教育部门也提出构建“和谐校园”的战略方针。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对教育新发展的历史要求,是教育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激发校园活力的力量源泉,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有力而有效的渠道 一、校园文化的界定 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通过师生的劳动而创造和传递的知识、观念、制度和人际关系的总和,它由知识形态、观念形态和物化形态等三种形态构成。所谓知识形态,主要指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信息,这是经人类历史积淀而成的精神财富,构成了校园文化的基础。所谓观念形态,主要是指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以及心理倾向、思维方式、自我意识、校园精神等个体及群体的心理现象的习惯,构成了校园文化的内核。所谓物化形态,主要指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教学活动、社团组织、文化网络、文体活动、生活条件等硬件,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外壳和载体。不同的校园文化把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人生信念注入到每个受教育者的心中,使其积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校园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价值。校园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暗示性和渗透性上。学校成员参与学校文化建设、感受学校文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生活在学校之中的人,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学校文化教育,并内化成风尚、习惯、规范,从而带上学校文化的烙印。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象地说明了学校文化的教育价值。二是管理价值。校园文化的管理价值体现在思想、理念、准则等的同化,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种教育力量,并通过学校精神凝聚各种力量,规范学校中师生的各种行为,又通过学校精神,激励师生,形成精神动力。学校文化的凝聚力集中体现在学校文化的内核——学校精神与学校价值体系。三是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