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5386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教师职业倦怠现如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它只要指教师在长期的社会和工作压力下,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而发生的一种心理上的疲惫。因而导致教师工作能力下降等问题,促使教师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结果发现:国外在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基础研究比较丰富,而国内的研究成果却非常少,实证方面的研究更是寥寥几笔。本文在国外丰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关注在实践方面的研究,希望可以预防、缓解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些意见和建议。【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去个性化、成效感
“周末什么时候到啊?”“每天对着学生,真是没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口头禅在教师中很频繁的使用。一提到工作、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有时更是直接大声地发泄不满情绪。教师们慢慢地讨厌工作,把工作当做一种苦差事。没错,这些不满隐含着的是他们对自身工作的抵触和懈怠。当他们把教书育人视为一种心理负担时,他们已经或正处于职业倦怠之中。 当今社会,教师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要面临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同时这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现在的教师面临着教育体制改革,课改,上岗竞争,争优评级等一系列压力,这就使得他们在知识积累、教学管理、心理调整等各个方面常常超出负荷。面对着各方的压力,他们如得不到积极并正确的引导,就会超出他们的承受极限,并且极易造成职业倦怠。 一 职业倦怠的定义自从上世纪70年代费登伯格第一次提出“职业倦怠”一词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此现象。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费登伯格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行为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