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754
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途径
论文摘要:本论文从六方面论述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途径,即: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满足教师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要办事公正、提倡竞争,创设良性的竞争氛围;学校领导班子身先士卒,才能全方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公正地对待教师、客观的评价教师;注重群体的精神文化建设,努力铸造校荣我荣的群体观念;满足教师合理要求,关心生活琐事,让教师心情愉快地工作。只要学校管理者真正关心、爱护教职工,就一定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关键词:调动 积极性 途径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主力军。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学校中各类人员,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办学的主人,离开对各类人员的管理,办学就成为一句空话。对人的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人的约束,其实质应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合理组织人才,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使个体的人在工作中得到自身发展,充分体现人的自身价值。所以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既是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的关键,又是衡量学校领导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什么是积极性呢?心理学把积极性看成是人在心理能动状态下的一种行为的动力表现。它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成分,当这些心理成分处于兴奋活跃状态时,人的智力、体力、能力能发挥出最大的活力,成为人行为的推动力。那么人的积极性是怎样形成的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引起人的积极性行为形成的规律从其产生的心理机制来看,它由需要—→动机—→ 行为—→目标引发导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需要是人的积极性行为的基础和源泉。由于需要的驱使,使人产生动机,从而引发人的行为。同时,目标作为行动结果的超前反映,它能促使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对人的行为起着导向、激励等作用。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积极性行为的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人们追求的需要层次越高,目标越明确、动机越强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越大,因而其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涨、越持久。因此,我们要善于在满足教师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去激发他们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根据人的积极性产生理论和我校教师的一般表现及心理特点,几年来,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努力实践、认真总结,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途径和方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一、建立激励机制,满足教师物质和精神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