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200
学校对教师激励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摘 要] 教师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学校如何对教师进行正确得当的激励。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原有的以物质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已不能充分起到激励管理的作用,学校应充分发挥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的作用,同时注意正激励和负激励的合理运用,这样才能全方位、多层次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爆发出强大的工作热情,把学校办成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
[关键词] 教师 激励方法 改革 研究 “激励”在心理学中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的心理过程。它使个体受到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产生和维持一种兴奋状态,以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的行为过程。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主要职能,人是管理的主体,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我们假设两位教师的能力相等,而工作绩效(效果)不等,那么其原因是积极性存在着差别。激励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断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持续稳定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使得这种积极性指向正确的方向。 当前,学校对教师的激励制度中存在以下问题:原有的教师激励机制定位已不能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原有的学校管理中,激励这个概念是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作为生命体,教师同其他人一样,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然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转型的要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也是管理者。无论是班主任老师还者一般的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