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909
实践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摘要]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文明中,“孝”为百行之首,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我国拥有深厚的“孝”文化的底蕴。《诗经》上有一句“衰衰父母,生我劬劳”,感叹和赞美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唐朝孟郊诗:“谁有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而“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的古训,则督促后辈履行对父母的赡养和孝敬。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孝敬父母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学孝,知孝,行孝。 [关键词]思考 理解 感恩 实践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这种传统美德正面临被丢弃的严重局面时,我认为社会上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教育好下一代珍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如何让学生会“理解”和“感恩”? 一、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学生缺少感恩情素:表现从作为教师开始,接触到比较多道德行为不规范的学生,也常会看到学生随地乱丢垃圾,尽管不远处就是垃圾筒;学生在课堂上做与上课无关之事,甚至顶撞老师;学生不服家长的管教,要离家出走……当我与其他学校的老师交流后发现,其他学校也同样有这样的情况,只是数量上的多少而已。身边所见让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少了最基本的感恩之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和义务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于是我在班级里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回家洗一次碗,体会一下做家务的辛苦,也让学生了解家长们的感受。当即就有一部分学生不以为然,更不屑去做这样的事。第二天,学生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有家长看到在洗碗,第一句话就是:“你是不是做错什么事了?”;也有孩子说他们家的规矩是每做一次家务就有相应的报酬,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