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用信息技术,突破师资局限。 我国的幼儿教师大多是中师学历,英语水平较低。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进行双语教学时,经常带领全班的幼儿一起看VCD光盘,让幼儿跟随电视一起学习。我们调查发现,一个幼儿在家看英语光盘时,只听、看,不跟读、效果差。而在幼儿园,全班观看,能产生同伴互动,会一起张大嘴、跟着读,跟着唱,便于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有效地解决师资力量的不足。 二、采用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内容。 我们所选用的英语内容,注重与幼儿现实生活相关联。在学习五官名称后,接着教小孩子用英语玩“鼻子、鼻子、眼睛”的游戏,提高了幼儿的英语口语熟悉程度及运用能力。再如,教师伸出手,指着杯子对幼儿说:Give me a cup。通过老师体态语言的观察,即使你不翻译小孩子也能够知道,老师是在要一个杯子,便于小孩子对英语的理解与学习。 三、伴随学习与互动学习相结合。 教师准备许多带有小动物图案的卡片,每个小孩子指定一张,并教会小孩子这个小动物的英语名称,每天指着这些图案问小孩子:What’s this?小孩子回答:It is……,老师再问:Whose’ this?小孩子会回答:It’s a mine.8天后,中班所有的小孩子全都记住这26个单词,并且掌握了这四个句型。 四、运用同伴式学习,师幼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幼儿学习的同时,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进步。对于英语单词的发音以及教学内容均以VCD盘为主。在日常活动中,教师经常与幼儿一起运用练习学习内容,加大师幼互动力度,促进英语水平的同步提高。同时,每个班设一个英语角,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运用练习这些英语词汇,促进幼儿间的学习互动。 五、家园协同,发挥教育合力。 我园在做0——3岁幼儿家庭指导工作时,协助家长在家中尽量播放一些英文歌曲、故事、单词给小孩子听,通过这一伴随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学习英语。如小班的子欣小朋友通过在家中的学习后,到入园时,已掌握数百个单词,能听懂几十个英语句型。 六、多渠道的学习。 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联合起来进行英语学习。语言分为语音、语型与语义三部分。语音通过耳朵来听,通过口来说;语型通过眼来看,通过手来写;语义通过大脑来理解。如一个7个月的幼儿你问他,灯在哪儿,他不会说,但会用手指给你看。这说明,七个月的小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听力和理解能力,虽然他还不能说出灯这个词来。我们在学前儿童学英语时,一定要让小孩子先学会听,然后再理解含义,最后,再进行语音练习。如在一个学期中,一个小孩子听过500个单词,他有300个能听的非常准,200个能识出来,100个能运用,我们不能只简单的认为小孩子只记住了这100个单词,而忽略了前面那些内容的学习。
七、英语活动内容与主题活动形式的整合
注重将英语活动的内容和主题活动内容发生必要的联系,使英语经验成为幼儿自身语言经验体系中的一部分,这不仅有利于幼儿逐步扩展英语经验,有利于他们对英语知识的结构储存,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一个母语与英语之间整合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对主题活动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例如大班的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让幼儿了解上海的建筑、城市景观,与之相适应,我在英语活动中选择了对话 “Asking the Way ”“Taking a Bus”“Shanghai’s Very Beautiful ”等。在这些简短的对话中,幼儿学会用英语问路。
八、英语活动与其他活动内容的整合
幼儿成长是多种因素整合的结果。我们不能把英语活动看作独立于其他活动之外的一项纯语言的教学活动,而应有机地与音乐、美术、数学、体育等多种活动形式相结合。例如中班的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就是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万物生机勃勃的信息。为此在英语活动中,我围绕着“ Spring ”这个单词,编排了幼儿喜欢的歌舞表演“ Four Seasons ”,编排了律动操“ Weather Song ”,让幼儿在音乐的节奏感中,通过简练的歌词、不断重复的内容,多次感受含有“ Spring ”的英语词句。总之,英语活动与主题活动形式、内容以及其他方面的整合,拓展了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范围。将英语活动融入各项活动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幼儿听和说的机会,减轻了幼儿学习英语的心理压力,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作为教师,当我们把英语教学不再作为一项纯语言的教育而是看作幼儿的一项活动时,我们所关注的是如何与其他活动相整合,为幼儿创造出多种实际运用、操作语言的机会,使幼儿学习英语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