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促进学生个性学习的策略 新教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师生留出个性发展的创造空间。因此,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挖掘各种因素,用活教材,激活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挖掘自身潜能,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知识方面,更是在人格方面,学生的个性总是或多或少有着教师个性的痕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自己个人的因素,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1 、分析教材,精心备课 教师在备课方面,不再把《教学参考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作为备课的唯一参考物,而是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备课,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我们在备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对称”一课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结合我们身边的物,于是我们设计出了如下的课堂教学过程:(1)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并把实物分到每一个小组轮流看,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我们的身边的物哪些和所展示的物一样。(学生积极回答说:“有蝴蝶、蜻蜓、鸡、树叶等等。”教师说:“同学们真聪明,回答的真好。”)(2)教师进行剪纸示范,向学生介绍几种简单的剪法(都是剪出简单的对称图形,有蝴蝶、五角星、圆、长方形、正方形等等)。(3)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把剪出的图形向同学进行展示,认真观察自己剪的对称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的特点,找出对称轴。(4)安排小组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对称的图形。 2、 分析学生,认真组织教学 在教师的上课方面,坚持“个性教学教个性”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课堂教学标准,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我们教学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一课时,考虑到我们的一年级小朋友刚刚入学不久,又没有上过学前班,便与体育教师合作,把一年级的小朋友领到操场上,让小朋友站队,玩“在队伍中找朋友”的游戏,通过游戏,小朋友亲身体会并掌握了“第几”和“几个”的含义。再例如我们教学“认识钟表”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没有根据教材进度安排来放在学期的后一段时间来认识,而是放在学生入学以后,结合对小朋友进行常规——养成教育的作息习惯时,先教小朋友初步学会看钟表,并在以后的习惯养成教育中,每天的上课之前汇报自己的睡觉、起床、吃饭、上学时间,让小朋友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看钟表。这样,把知识结合到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分散在整个学期里进行,不但达到了“学”的目的,而且强化了“用”的目的。 3、 以学生为本,处好师生关系 我们所处的学校是一所集“边、贫、少”的民族杂居的乡村小学校,生源散,语言互不通,并且绝大部分学生刚刚入学时连汉语都听不懂一句,更别说是说了。这样,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放下教师的架子,走下讲台,使用双语教学,参与学生的操作、讨论等等教学活动,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入者、指导者,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打断老师的讲课而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等等。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机会增多,学生的学习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体现 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使教材成为尊重、展示和发展学生个性的载体,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的价值,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加强知识联系,让学生展现学习个性化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让数学课堂丰富起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例如我们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动物玩具小猫、小狗、大白兔、大熊猫、小鸭子等等,一一向学生展示,然后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内容,并鼓励学生:“你能用上学过的词语吗? 你能描述的更好吗?”于是学生就说:“可爱的嘴巴、黑黑的眼睛、毛茸茸的大耳朵、短短的尾巴、大熊猫爱吃竹子、小鸭子在水里游来游去等等。”这样,学生的观察的兴趣就更浓了。而在进行教学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时,利用教具进行教学,把事先准备好的教具分别展示并且让学生说出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于是当展示出球体时学生就说出“篮球、乒乓球、排球、玻璃珠等等”,当展示出长方体时学生就说出“我们教室里的大平梁、装电视机的纸箱等。过了这一环节之后,我又把教具分到每一个小组,让学生轮流摸一摸并且说出其特点,于是学生就说:“球是圆圆的一个;长方体有六个面,有两个面更大,有两个面小一些,有两个面更小;正方体也有六个面,六个面都一样大;圆柱是直直的上下是平平的。”当学生交流完以后,教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对:“球是一个圆圆的物体;长方体有六个面,两对面一样大小;正方体有六个面,六个面一样大小;圆柱的上下一样大,底面都是平平的圆。”而当再次让学生观察 VCD包装盒,当学生观察到包装盒上有“雨伞、玻璃杯、箭头”的图案时,教师加以引导:“同学们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从中让学生了解了“雨伞”表示的是要注意防水防潮湿、“玻璃杯”是表示里面装的物品容易碎,要小心轻放、“箭头”是表示存放的方向等生活常识。 2、创设情景,让学生个性化学习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课堂上注意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多给一些成功的体验。为了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我精心挑选一些具有发散性、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产生联想,引发创新思维,展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课时,按教材主题图一样把事先准备好的的两捆书和一些零星的语文数学一一向学生展示,并且说出每一种书的数量:“一捆的语文书是35本,一捆的数学书是30本,零星的语文书是3本,零星的数学书是8本。”接着鼓励学生:“同学们根据老师所提供的东西能提出一些问题吗?”于是学生就提出了:(1)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2)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4)一捆语文书和一捆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3)零星的语文书和零星的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我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接着又问:“同学们能把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1)35+3 (2)30+8 (3)3+8 (4)35+30。这样,我就把所有的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于是我有接着问:“请同学们看看这四道算式,它们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算式?学过的是哪些?没有学过的是哪些?应该怎样来进行计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计算,再引导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35+3”。在这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学生摆小棒,然后让学生汇报他们是如何摆小棒如何进行计算的。再让学生计算“35+30”,比较这两道题它们在计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灵活设计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展现个性 针对我们所在的学校的学生是贫困山区的学生,学生的素质参次不齐的实际情况,我对作业内容与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做作业。 1、分层设计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选择中突出学习个性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我注意精讲,压缩授课时间,给学生留出充裕的自我支配时间然后把课堂作业分为两部分——既有对基础性知识强化巩固的“必做”部分,又有课堂相关知识的开拓与延伸的“选做”部分。这些做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选择的机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既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高,又能使好学生有创造性的学习。例如在学完“找规律”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3个题目作为课堂作业:(1)你能找出不同图形的规律吗?(2)你能自己想出有规律的图形吗?想一想,并把它画下来。(3)“规律“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请你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设计几个美丽的图形送给您的好朋友,好吗?第一个作业是巩固性作业属于基础性作业,是学生的必做题目;后两个作业是自主性作业视学生的基础量力而行。布置3个作业,让学生自由选做,给学生留出选择的余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边想边画边创造,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 2、合理设计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设计中张扬学习个性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各种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注意学生的爱好特长,让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作业。在灵活巩固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力求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开发上下工夫,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成为课外作业的主人,自主创意,为学生创设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 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吃透教材、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灵活设计作业外,更离不开社会、家庭的良好的教育氛围,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完美和谐的结合,才能使得学生的个性长足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参考文献: 1、 陈华忠《充分发挥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功能》(《云南教育》2006.1 第52页) 2、 周永梅《小学生数学作业形式初探》(《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9 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