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研究古代送别诗的体会
本论文在
其他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研究古代送别诗的体会
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辞章都与送别有关。可以说,除了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外,别离,则是历代诗人所常唱不衰的又一主题。正所谓“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送别诗成为古代文人志士创作中借以释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自己的读书阅历以及在北师大所学到的知识对古代送别诗进行研究,现将一些研究体会总结如下:
一、送别诗的定义及发展。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送别诗很早就有了。《诗经》里的《邶风·燕燕》、《秦风·渭阳》与《邶风·绿衣》当是现存最早的送别诗。此后作品越来越多。清人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收入的1900余首唐诗中就有送别诗近300首;而历代著名诗人如潘岳、鲍照、韦韦应物、孟郊、元稹、李商隐、梅尧臣、苏轼、黄庭坚,一直到明代的于谦和清代的吴嘉纪、厉鹗等,都有送别诗流传。
二、送别诗中创造的生动感人,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送别诗中的情感世界是真实的、生动的、感人的,更是丰富多彩的,正如“古伤逝惜别之词,一披咏之,愀然欲泪者,其情真也。”由于古代文人所处的环境与条件的恶劣,人们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于是,离别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告别的感情折磨。就这样,离别的情感在诗中或表现为亲友离别时的忧愁与哀伤,或借诗表达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负,更有的在诗中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送别诗中满载亲情、友情,饱含惜别之意,哀伤之情
生活中,没有任何人会把与自己的至亲好友的分别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当面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情景时,人们的心中是伤感的、苦涩的、是“天涯一望断人肠”的痛彻心扉,而这种人间的至情至爱在送别诗中表现得尤为真切,成为表达情感的主体。离别,在人们心中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沙雾,使人黯然神伤。
被称为文学史上送别诗先河的《诗经·秦风》中“渭阳”一诗,就生动地描绘了战国时秦康公与晋公子重耳这一甥舅别离时恋恋不舍,亲情难分的情形。“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诗中没有“默默无语两眼泪”般的悲凉苦楚,也没有极力刻画别离后的苦痛,而是洋溢着亲人间真挚的悠悠思恋,送别时深厚的情意,是一首内容自然、审美价值颇高的诗歌。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抒写了与外弟久别重逢后旋又分手的复杂感情,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中“沧海事”用典贴切,“暮天钟”不只表现时间已晚,也暗示了亲友相间,喜出望外而忘乎所以,尾联“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虽未言别字,但别字自现,蕴含着伤别的情怀。还有诗人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中有“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诚挚真切、感人至深;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中的“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其中借孤灯、寒雨、湿竹、浮烟以造凄凉色彩,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借酒杯频频递传。对此诗,沈德潜盛赞云:“三四写久别忽遇之情,五六夜中共宿之景,通体一气,无饾饤习尔,时已为高格矣。”像这样满载真情实感,饱含离愁别绪的佳作还有很多:有送别席宴上借酒消愁以抒别离时的痛苦心情:“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其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荆南渭北难相间,莫惜衫襟着酒痕。”(岑参《奉送贾侍御使江外》);有借送别以抒身世之感,表达主观感受:“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别薛华》);“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杜甫《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元稹《六平春遣怀》);也有的借送别诗表达强烈的不满情绪,展现主体意愿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为“欲留不能,欲舍不忍”,更显悲凉:“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朋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更有的诗中没有明显的送别字样,但却做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超以象外,尽得环中”,惜别之意,内蕴深情溢于言表:“飞鸟何处没?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故人行役向边洲,匹马今朝不稍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张渭《送人使河源》);“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洲行营》)。诸如此类的还有曹植的《送应氏》,李白的《赠汪伦》,都是感情炽热,情绪积极,构思精巧,它们以其真切诚挚,感人至深,又丝毫不带雕琢之痕的艺术魅力在送别诗中放出耀眼的光芒。
(二)送别诗中表达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黯然销魂者,为别而已矣!”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江淹认为离别最能令人心碎肠断,就连一贯豪放豁达的东坡居士也无限感慨地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都饱含着送别时不忍分离,两情相依的忧伤情绪,但也有许多人借送别亲友之际,吐露和抒写其“报国取龙庭”的理想,以及“所志在功名”的抱负,显示了其旷达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为送别诗一贯塑造的情感氛围另辟蹊径。
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诗中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而且用建功立业的壮志激励远赴安西的李侍御,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有所作为的心愿。“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一句使全诗开朗昂扬,使一首送别诗成为情绪高亢,斗志激扬的前进曲。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也蕴含了这样的基调:“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归。”诗中借送别之时,用古人征战沙场的英雄事迹激励友人报效国家,立功塞外,全诗豪情激扬,全无“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的凄恻哀伤,而是反映出陈子昂放浪形骸、豪侠浪漫的性格,以及“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远大政治抱负,收到了令人鼓舞,使人奋发向前的艺术效果。岑参也有一首《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袛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其中描绘了前线的艰苦,战场的荒凉,使人联想到李副使致命塞外,驰骋沙场,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结尾“功名袛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是点睛之笔,语气高昂豪迈,宛如激动的赞叹之声:“只有那些舍生忘死,到边塞杀敌立功的人,才是古今之真英雄大丈夫。全诗无“断肠分手各风烟”的依依惜别之离情,也未吐露别后彼此遥相的思念,而是以明快流畅的笔调,豪迈奔放的艺术感召力,表达了诗人对李副使的鼓励和期望,同时也寄予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远大抱负。在送别出征战士,振作士气的诗作中,岑参也有不俗的表现:有再现边塞的奇景和战况的危急,写出行军的劳苦和将士的斗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必胜信念:“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有借助想象与夸张,刻画唐军出征的雄壮气势,描绘戍边将士慷慨赴敌,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的:“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岑参《赴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此类的送别诗虽然不多,但却以其激越雄浑的笔调,慷慨豪壮的艺术风格,跳出以往送别诗的俗套,表现出另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三)送别诗中体现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人生短暂易逝,许多诗人常常能在慨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中表达一种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这种平稳的心态,即使是面对人生最痛苦的离别时,也能表现为一种少有的坦然与大度。那种豁达乐观的情绪常常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般的气魄中展现。
王维的赠别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与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给人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的开始即以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暗示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深厚情恋。接着对友人进行劝慰:“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使对方不致因和挚友分别而感到孤凄,宛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般的情韵。以下进一步宽慰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天各一方,只要知心朋友存在,好象近在咫尺,保持着美好的友情。这就使人的心胸为之开阔,一扫离情别绪。最后劝慰友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语壮而情深,表现了诗人开朗的胸襟。全诗笔力矫健,格调高昂,气象壮阔。虽然是离别之时,但却没有伤情愁绪的情调,让人体味其高亢激昂的精神状态。
正是人类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幸福与快乐,痛苦与哀伤,这才懂得去珍惜有限生命中的稍纵即逝的快乐,而别离却恰恰是人类无法避免,无法摆脱的缺憾,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缺憾,使得人们对相聚倍感珍惜。“悲莫悲兮生别离”,古代的送别诗就是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唱出了人们心灵的歌,流出了人们心底的情感真意,它是“哀婉愁苦的主旋律,也是刚健昂扬的变奏曲。”(萧瑞峰《宋词中的别离主题》)给人以情感的释放,美的享受,可以说,古代送别诗确实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下一篇
: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Tags:
研究
古代
送别
体会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