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分析海明威文学创作风格的体会
本论文在
其他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分析海明威文学创作风格的体会
有多少年轻人崇尚金钱至上、崇尚及时行乐和感官刺激,在面对道德的抉择中, 我们的取向是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去研究、去探索、去学习、去深入的思考研究海明威先生的作品以及创作风格。看从中是否可以找到我们自身的影子。本文从海明威文学创造风格进行分析,谈谈自己体会:
一、电报式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借助语言的表现才能得以成为具体的作品。海明威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是世界上最具有特色的大师之一,他以文笔简洁、明快著称。他大刀阔斧地削去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不用或少用形容词,写短句,爱用日常语言,净化了文学语言,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海明威风格”。海明威的作品,得力于他多年新闻记者的功底,形成了一种简明、清新、干净的散文文体,人称“电报式风格”。在《老人与海》中,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上的单纯性
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老人与海》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正如他自己所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赘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二)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
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在塑造圣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如写鲨鱼出现的情形:“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三)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扎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让读者去如实地吸取印象”,而“不挤到对象与读者之间去碍事”,他要让对象与读者直接沟通,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场景描写如此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电报式语言的风格与性格特征
纵观整个作品,海明威似乎还是以新闻记者的身份,躲在“舞台侧翼”,极其平淡无奇、简约冷竣的“电报式”语言介绍圣地亚哥其人其事,叙述一件与己无关的捕鱼故事。(老人清楚,他必须得保持体力,所以就强迫自己吃前一天捕获到的、原打算做诱饵用的金枪鱼。在右手切鱼、吃鱼的时候,他那只被勒伤的左手开始抽筋,而且,由于那条大马林鱼在抵抗,他必须拼尽全力拉住鱼线,所以那只手搐得像一只爪子。圣地亚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既感到气馁,又忿恨不已,他希望金枪鱼能使他的伤手恢复劲力。他吃鱼的时候,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想喂一喂那条马林鱼,像对兄弟那样。)这段描写的是老人在与鱼僵持的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其用词而言,喜欢用动词和名词写作,少用形容词以增强动感。而且几乎所有的动词和名词都是简明、易懂。一方面,作者让读者直接面对书中人物,亲自观察他们如何作为;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语言风格很适宜表现老人那种孤高自傲、刚强无比的性格,因此也就越能够震撼读者的心灵和发挥理性的思考,越能突出老人的硬汉子形象和性格,越能深入地把读者拖入书中人物境界中,去作切身的感受。
二、硬汉特征
经过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和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明威克服了早期的迷惘心情,作品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他笔下的人物也坚强起来。他们面临生命危险,却坚定不移地对抗命运和种种异己的敌对势力。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他的“硬汉子精神”。在《老人与海》中,作者以非现实、细致的笔触塑造了一个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硬汉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汰识。
(一)自信自强的性格品质
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一生坎坷,失去亲人,留下孤寡一人。但对生活仍充满着热情,在经过8通天打鱼生活、未打到一条鱼的情况下,老人依旧充满自信。从小说一开始老人与小孩的对白中我们便可知道这一境况。当小孩告诉老人他本人很恳意和老人外出一起打鱼,无奈其父母阻止,才跟其他人外出打鱼,这是因为小孩父母对老人没有多大信心。此时,老人的回答是“可我们有打到鱼的信心不是吗?”老人的自信不仅来自于几十年的打鱼生活经验,更来自于对生活的理解。当小孩问他:“你现在还有力气对付一条真正的大鱼吗?”老人的回答是“我想还有,再说有不少窍门可用呢。”“而且我有决心”。从中我们己经领略到了老人的那种自信、自强不息的品性。老人的这种自信、自强的品性在打鱼的过程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当感到他钓到无比大的鱼时,他并没打算要放弃,而是坚信自己能钓上它,老人就这样凭着自信和经验,经过三天三夜的折腾,终于制服了那条比他渔船还要大的大马林鱼。
(二)不畏艰难机智勇敢的品质特性
在过去的8天内,老人一条鱼也没打着,第85天是个吉祥的日子老人趁着月亮还没下山,就起床出门打鱼了。他相信只有在大海的深处、远处才能打到大鱼,当然这需要付出巨大忍耐和牺牲,果然到了中午时分,一条鱼上钩了但是,不管老人怎么使劲,却“无法把它往上拉一英寸。”反而老人和小船随着深海下被钓着的鱼“慢慢地向西北方向驶去”老人知这并非一条普通的大鱼了。大鱼拖着老人和小船行驶了一个下午,但始终未出现在海面上,夜幕来临了,是放弃,还是继续跟着大鱼走,直到把它钓上来,老人选择了后者,为了战胜这条大鱼,老人知道保存自己实力的重要,他强迫自己睡觉,强迫自己吃些鱼肉,尽管对他来讲不睡觉不吃鱼喝点水就行了。不过这太危险了,他现在面临的不是一般的鱼。这不但需要勇气和智慧,还需要体力。第三天,大鱼终于游出了水面,老人起初也只能看见一个黑乎乎的影子,他简直不相信那条鱼有这么大。大鱼在跟老人兜圈子,而老人此时也有点感到头晕了,但他还是“忍住了一切痛楚,拿出剩余的力气和丧失已久的自傲,用来对付这鱼的痛苦挣扎”。终于机会来了,当大鱼靠近小船,开始在船边游过时,“老人放下钓索,一脚踩住了,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他感到那铁叉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下去。”终于杀死了那条大鱼,老人最后制服大鱼的一连串娴熟的动作一气呵成,充分显示了他的机智勇敢,完全不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返回的途中,当鲨鱼一次又一次地撕咬老人所钓的大鱼时,老人并不畏惧,而是勇敢地拿起自己的武器与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虽然搏斗的结果是老人失败了(大马林鱼被鲨鱼咬的只剩一副骨架)。但老人却坚信“人并非生出来就要被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三)勇敢、坚毅和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的风烛残年的老人
在《老人与海》中,作者以非现实、细致的笔触塑造了一个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硬汉形象。这里,还应该指出的是,圣地亚哥的形象之所以感人至深,另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海明威偏偏选择了一位体力衰竭、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作为硬汉子代表,而没有选择一个体格健壮、精力旺盛的年轻渔民充当作品的男主人公。这种出人意料的年龄选择,自有作者道理所在,也正是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独具匠心之处。海明威生前曾顽固地坚持认为:老年人必须是一个更富智慧、更坚忍不拔、更纯真无瑕的年轻人;并且把生活本身看作是一个人用自己的勇敢、坚毅和意志作武器去拼搏的竞技场。老人剩下的只是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的力量——这恰恰是海明威为男子汉气概所下的定义。总之,作者在硬汉形象的心灵世界融入善良的人性内涵,使得这一形象富有更强的精神魅力,使得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和内涵得到强化和充实;也正是来源于道德情感的精神魅力“作为一种心理力量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其亲身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的丰富阅历,描写和谴责了战争,撕下战争鼓吹者的一切假面具,并刻画了一代青年的迷惘情绪。他的作品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爱,通过描写农人、村民、猎手、渔夫、拳师、斗牛士和记者,塑造和赞美了“硬汉性格”,拓宽了文学创作中孤独、暴力、死亡的主题。他探索艺术创作的新途,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采。他是简约有力的散文文体的大师,用他那“电报式的语言”把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采用简洁、清新、通俗、达意的文字,使作品明晰流畅,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影响甚为深远。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发展性教师评价在幼儿园的运用
下一篇
:
中小学校长的领导效能
Tags:
分析
海明威
文学
创作
风格
体会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