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是人们用来交流感情,表达思想,以达到互相了解的交际工具。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的。”可见语言与智力密切相关。婴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尽早使孩子学会语言、学好语言,是发展智力,发展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理解知识能力的前提。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从“呀呀”学语阶段开始,贯串整个孩童期。在人的诸多素质中,人际交往、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就难以生存,谈何发展!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幼儿一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也运用语言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一般来讲思维混乱的幼儿,语言表达也缺少条理性;思维能力强的幼儿,语言表达则顺畅自然。因此,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与言语有着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其思维活动,而思维又对言语起着不断完善、改进的作用,二者是处于不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的言语与思维都在不同程度的同时向前发展着,通过幼儿间的言语对话,更便利了幼儿思维的快速发展,幼儿从中不断取得对各种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识,产生对事物的判断、推理等初步的思维形式,又通过语言不断表现出来,对其加以巩固发展。 2、有利于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幼儿在园时期接触同伴的机会增多,并且从事的活动也很多。在活动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出各种情绪,如,兴趣、快乐、痛苦和悲伤、惧怕、愤怒等。当幼儿出现肯定情绪时,其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此时,幼儿通常会通过语言来反映其情绪状态。当幼儿出现消极情绪时,幼儿会运用语言来对消极情绪进行调节、转化,向肯定情绪过渡,从而进行自我保护。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自言自语行为,对幼儿消极情绪的调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幼儿发生争执后的安慰性言语等。幼儿的言语对话为幼儿消极情绪的调节提供有效途径。 3、有利于幼儿交际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言语对话是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重要表现。幼儿入园后,基本都是在成人指导下进行的集体活动,幼儿需要用语言来交流,进而达到社交需要的满足,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幼儿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同伴关系状况。如果幼儿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那么在一般意义上其同伴关系也是持良好状态。进一步表现为幼儿间的友谊关系也持良好状态。 平时我们不难发现幼儿能听懂的话比能讲出的话多,也就是说幼儿的内部语言相对发达,而在用口头语言表达时会遇到一些障碍,常表现在言不达意、语不流利、词序颠倒、单字表意等。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总之,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 ? 1、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兴趣是幼儿产生动力的主要因素,一旦幼儿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就会主动寻找说话的机会,语言的潜能就能得到尽情的发挥。故教师和家长抓住“兴趣”二字,积极的对幼儿加以引导尤为重要。开展一些言语性游戏、角色游戏等一系列幼儿喜欢的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幼儿经验,在运用与交往中发展幼儿言语能力,幼儿的言语发展能力不只是在专门的语言活动中进行,而是与其它方面紧密联系的,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其他方面,其他方面也离不开语言。因此,幼儿园可开展各种活动。(1)开展活动区,在活动与交往中发展幼儿言语,如“宝宝超市”、“化妆室”等区域。(2)融语言教育于其他领域之中,培养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生活的基本工具,在学习其他方面知识时,语言的运用是相当频繁的,因为语言联系着人类的一切活动。反之,学习语言也可以通过其他各方面来共同促进,正如陶行知提到的“生活即教育”,这也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幼儿语言。 1、在让幼儿说的同时,教师应耐心倾听,耐心地等待孩子把话说完。在欣赏完美文之后,经常会有几个思维较活跃、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会向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教师因肯定孩子的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满足孩子求知的需要。 2、在使用优美的词语说句子时,很多幼儿会说出一个短语,比如说请幼儿用“鲜艳”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有的幼儿则会说“鲜艳的花”,此时教师不能立即去否定他,然而要给予鼓励性的话,如“刚刚你说的是一个短语,你能不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呢?”给幼儿留下继续思考、表达的愿望。并让幼儿掌握相应的句型,培养幼儿能说、会说、喜欢说。 3、在语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教给幼儿儿歌、儿童诗、故事等。儿童诗比较压韵,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对朗诵诗歌兴趣盎然,教师就应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教会他们朗诵诗歌。如果诗歌的句型、内容都较简单,较易让幼儿接受,我们也可尝试让幼儿按照同样的句型创编诗歌。比如有一首诗歌《长大了做什么》,这个语言活动是大班下学期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讲,这首诗歌无论是在句型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较浅易,幼儿很快就能学会。这时教师就可尝试让幼儿按照这样的句型“长呀长,长得高来长得壮,长大了,去把XX当,……”创编诗歌,把自己长大想干什么创编进去,让幼儿自己来讲,既训练语言,又让幼儿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收到一举两得的功效。另外,幼儿喜欢听故事,教师在讲故事时应运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加上形象、生动的体态语吸引幼儿,帮助幼儿记忆,激起幼儿复述故事的欲望,在幼儿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增加语汇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亦或是有些故事我们可以讲一半,当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停下来,让幼儿来编一编故事的结尾。如:故事《小猴的出租车》,这个故事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我们可以设计多媒体课件,让幼儿通过感官认识来理解故事的内容,从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故事续编下去。在幼儿续编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帮助幼儿组织语言,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不同的见解。 二、在游戏中训练幼儿语言 陶行识说得好:“解放小孩子的空间。……现在鸟笼式的学校,培养小孩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书。我们小孩子的精神营养非常贫乏,这还不如填鸭,填鸭用的还是滋养料,让鸭儿长得肥胖的。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因此,我们不该像以前的教法,老师说一句,孩子跟一句,这样即乏味,又枯燥,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幼儿语言的训练。比如幼儿在玩“娃娃家”、“医院”等游戏时,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活动。这时教师要为游戏创设条件,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并参加幼儿的游戏,虽不能直接指导,但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去影响幼儿,将自己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的愿望和动机。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平时不太爱讲话,她在玩“娃娃家”时,独自一人坐在一旁面无表情地抱着个娃娃,这时我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哎呀,你怎么不高兴啊,是不是你的宝宝病了?”听了这句话,幼儿顿时觉悟过来,完全进入了角色,说“我的宝宝这几天受凉了,总是哭闹。”她用手抚摸娃娃的头,“啊呀,她发烧了,快给他看看吧!”这样的事例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呢?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无意的一句话,起到了如此大的作用。试想,如果老师有意识地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扮演成一位医生给娃娃看病,边看边问问她的感受,是不是会起到更佳的效果呢? 我们幼儿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木偶娃娃,通过木偶游戏来训练幼儿的语言。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小木偶剧场”,根据幼儿在生活中的经验,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让幼儿用木偶娃娃表演出来;或者让幼儿通过玩弄小木偶将学过的故事表演出来;亦或者让幼儿自由组合将他们自己编的童话故事通过木偶表演出来。 游戏中还可以让幼儿进行相互评价,在游戏过后可以让幼儿来谈谈游戏过程中的一些趣事,及时捕捉幼儿在讲述时用得好的词汇,并让全体幼儿来学习,理解词义,以达到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三、在设想情境中训练幼儿语言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要让幼儿有话说,想说话,说好话,创设情境是方法之一。比如:“如果有个机器人,你想让它干什么?”“爸爸妈妈下班了,我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你一个人在家,家里来了客人怎么办?”等等,这样的设想情境既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进行幼儿品德教育,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三、在课外要求中训练幼儿语言 在幼儿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离开了幼儿园,教师也不应忽视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离开幼儿园,又如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提出课外要求是方法之一。例如,外出参观,教师就可以布置幼儿回家后把参观的内容以及参观后的感想告诉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幼儿园。 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的作用,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园地”来请家长多给幼儿讲一些书中的童话故事,并要求幼儿记住故事,到幼儿园来讲给小朋友听。如果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讲故事,也可以让幼儿自己看图书,幼儿根据丰富的画面内容自由想象故事中发生的事情,然后将图书带到幼儿园,看着图书讲故事给小朋友听。 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幼儿回家复述在幼儿园听到的故事,和家长谈谈幼儿园发生的趣事等。经常布置幼儿类似的任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在培养幼儿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将对幼儿语言的训练贯穿在幼儿的全部生活中,多创造机会让幼儿说,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让内向的幼儿大胆说,让爱说的幼儿说得好,让全体幼儿都能说会道,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共识。 其它参考文献 [1] 《陶行知论文集》 [2] 李文馥,周小彬,陈茜,孔瑞芬.3—6岁幼儿言语表达能力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4(25) [3] 陈春梅.试论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