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师德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本论文在
其他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师德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学习教育管理的体会
摘要: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笔者在本文中理解师德的内涵,结合工作实际谈了一些加强师德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师德建设
一、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精神文明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其中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1、师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主体道德
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规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行为关系。从不同的方面概括,道德可分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学校的中心任务是育人,教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师德也就是学校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主体道德,它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又是维系社会分工精细和程度化发展不可替代的因素。它渗透到职业领域的方方面面,强有力地影响整个社会职业体系。师德则是这一社会主体道德中的核心层,它是培育社会各职业道德之基础,是作为生产力主体要素——劳动者职业道德意识的源头,特别是在社会分工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教师职业道德状况有内在的渊源关系,因此,师德在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
2、师德理应是职业道德之范
师德是教师的本然,是教师职业的应然,它作为职业道德的分支,必然具有职业道德共性的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有其行业特殊性的要求。由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工作的行为结果所决定,教师的道德意识水平上比其他职业有更高的要求,几乎人类所有的美德都要求教师:教师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行业更具有典型的示范性,“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对教育者的作用上,比其他行业更具更广、更深、更远的穿透影响力,其显著的群体性特征,塑造是角色道德中“一类有特色的优秀公民”,并通过这类公民再去影响将来成为其他公民的学生,进而影响代代相传的整个社会民众的素质和社会风气。因此,师德必然高于全社会任何一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应成为职业道德之范。师德建设理应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走在所有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之前列,这是教师社会角色应当为社会承担的责任,也是学校导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3、师德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切入点
师德准则的“应然”与师德实践的现状有较大反差,师德的悖逆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师德悖逆主要表现是:一些教师敬业精神下降,专业知识修养和教育理论修养层次较低,责任心不强,教学方法简单,舍弃教育的伦理价值而崇尚金钱,无心做学问,应付教书,淡化育人。师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成为制约提高师生素质的主要方面。传道不正,何以解惑?名师甚少,授业悬空,高徒何出?自己不正,何以正人?价值目标错位,教育目标何以实现?可见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中国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师德力量的支撑,师德建设已刻不容缓地成为学校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二、师德的内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体现了教师在道德意识、道德选择、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道德实践中的价值目标。在师德所调整的关系层面上,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而最高要求是与社会层面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师德内涵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
道德原则是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原则,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必须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由教育的社会主义性决定的,是由教育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基本原则(集体主义)的内在要求决定的。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就是要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自豪感、责任感,才能不被物欲所诱,乐于奉献,把自己的爱心献给学生,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求取知识,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她统帅、制约着师德的一切行为规范和范畴,是教师道德实践的根本准绳。
2、“人师”与“经师”合一是师德的本质要求
教师的社会角色决定师德内在要求必须是德与识的统一,即徐特立老先生所概括的“人师与经师的合一”。“人师”即是人之师,教人为人之道。教人为当为之事,首先自己应会做人,为此,就“人师”而言,师德要求主要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以诚为首,坦诚为人是做教师的基础。孔子言“人无信不立”,古人言“诚五行之本,百行之源”。教师是教人做人之人、做学问人,唯有诚实,才能心正,心正方能人正,人正教人才能出正人。堂堂正正做人,表里如一,是教师的第一人品,是为师的第一资格证。
(2)以德高为人师表。德高必明事理,大理当为规律。认识必然,是教师德高的前提,大凡德高的教师必须有远大志向,懂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乃规律之必然要求,是第一大理。“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依此德高的定性要求,在实践中应努力做到:总的为人处事公道、正派、热情、认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关心、热爱、尊重、严格要求学生,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处理与同事关系时,谦虚、友爱、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在处理与学生家长关系时,兼相爱,正确评价学生,急家长之所急;在日常生活中,举止文明,富有同情心、正义感等。真正做到“言足以为师,行也足以为师”,能以身示教,追求“其身亡其教存”的境界。
(3)以善教去育人之魂。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做人的教育,而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积。作为“人师”,育人乃教师的天职,育人的过程就是善教,善教是为师之责。今天,教师善教首要的就是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去教育青年学生,帮助他(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另外,教育本身就是养成人格的事业,教师善教还应以真、善、美、浩然正气导向青年学生,使其明辨是非,铸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灵魂上始终站立着的人。
教师不仅是“人师”,还须是“经师”,有真才实学,才能为师,仅仅是普普通通的好人还不能为师。作为“经师”,师德要求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应有坚实的基础知识;(2)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3)应有宽广的边缘学科知识;(4)还应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的方法和技能。这就要求百学不厌,刻苦钻研,珍惜时光,严谨治学,不误人子弟,不给学生伪科学。
只有“人师”和“经师”合一,教师才能以德识生威,才具有感召力,使学生具有“向师性”,使教师的影响在学生身上留下永久的痕迹,这才是真正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因此,师德的行为规范只能从“认识”和“经师”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中去提炼,只顾一端,必失之全面,终不能完成教师职业的使命。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1、培养和训练是师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师德具有鲜明的行为特点和较高要求,并不是参加到教育行业里工作的人自发地都具有师德,师德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过程,必须通过培养和训练。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教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师德的要求,在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实习中应包括。对于走上教师岗位的各类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教师责任教育。通过学习《教师法》等有关教育法规和国情、省情,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教育的现状,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真正懂得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同时也完善自己的人格,在行为上明确自己的道德责任,这正是教师工作的崇高价值之所在,从而在情感上树立起敬教、乐教意识,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教师规范教育。教师规范包括教师技能规范,也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目前这方面对工作急需深入研究。教师规范来源于教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来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又高于教育实践活动,一经形成便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道德行为。因此,它是具有特定社会内容及时代特征的行为标准。通过规范教育,督促教师树立勤教、精教意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意识的基础。
第三,教师品质教育。教师职业对教师有特有的品质要求,这种要求可通过教师的意志、信念表现出来。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宏伟工程,从事这一职业必须有矢志不渝的顽强意志,这样才能先树己、后树人;才能甘于清贫,乐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才能不懈追求。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可以采取老带新、传帮带,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去感染、教育青年教师,帮助他(她)们树立爱教意识。
2、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
师德评价体系是师德建设的导向机制。它表明鼓励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师德评价体系应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等。正式规则主要是根据教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或奖惩制度。奖惩制度要与部门的行政管理结合起来,奖惩指标客观、公正,使之起到师德行为调控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作用。
非正式规则是根据教师的职业良心而确定的规则,是一种形成正气的氛围和舆论监督,它对师德建设具有更直接的影响。任何学校都有自己的校风,校风影响教风、学风,这就使一种师德养成的氛围。创建优良的校风,也就是在耕耘培育师德的土壤。舆论导向和监督也是指引个体道德行为走向规范的定向器,讲正气才能有正确的舆论监督。为此形成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符合教育规律非正式规则也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3、师德内化是师德建设的归宿
然而,教师职业道德的铸就,其根本不在外引(师德的自觉意识不是外部力量所能解决的),而在于自身的内化,只有内化才不偏不倚。近年来教师队伍中膨胀起来的“下海”风潮、经商风潮等现象,其内在的原因就是德化层次较低的缘故。当事人名曰第二职业,实则第一职业,这种职业领域内的主次倒挂现象,有悖于职业道德准则,无利于接班人的培养,长此下去,党和人民怎能放心!
教好书是知识的外引过程,教师无论教授什么学科,都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亦传做人之道,成人之道,使人定格为“四有”公民;授业是授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使学生知识化,专业化;解惑是解学生疑惑、困惑的问题。这对学生来说都是知识的外引,即通过各种外在的力量来获取知识。可见,获知是通过一定的手段灌注形成的。知识外引是学生未来涉世立足、报效祖国的基础,对此无可非议。但是外引知识必须内化为道德,将知识融于道德之中,使知识道德化。这样,知识才能在一定的道德规范内发挥积极正当的作用,以致实现其最佳功能。在外引和内化问题上,我们更主张内化。因为:
知识只有内化为道德,学生才能“敬德保民”,学为民用,为社会主义建设之用,为加快我国经济速度之用。只有实现道德内化,学生毕业后才能自觉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耻于“犯上作乱”,遵循法定准绳,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改革开放才能顺利进行。知识只有内经为道德,才能使青年学生“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抵制各种自由化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我们党才能后继有人,人们才能放心。因此,教师的风范应该是善教,用洁净的心灵去感化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之理去引导学生的人生之理,这样的善教者必得民心,得民心必得天下。也只这样,才能赢得青年,赢得中国的未来。
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是知识和德化的统一。如果知识与德经相脱离,知识与社会主义之礼、社会主义之德相分裂,那么,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的人,其负面作用就越大。因此,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根底处,都预设了道德的要求,科学产生的后果和伦理的要求是一致的。当然自然科学似乎离道德稍远些,但自然科学如何发生作用,在什么范围内发生作用,这是受道德规范的约束的。因此,在教授自然科学时,也应该注意德化教育,而教授社会科学德化教育则更是题中应有之意了。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试论电子商务中的客户管理关系
下一篇
:
试论游戏的类型、特点及作用
Tags:
师德建设
若干
问题
思考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