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浅探
孔子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读书学习,就必然有作业练习。课后作业是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仅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贯彻于作业训练等各项课外学习活动中。 当前改革作业设计,就是要减少课外作业练习的数量,提高课外作业练习的质量,使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训练,而且成为学生再学习、再实践,反思知识、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通过作业设计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一、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 多年来,人们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普遍忽略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和改革。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眼睛只盯着课内、课本,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习题,进行抄抄写写的书面作业。这样的作业过多过滥,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探究性,而且因为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长期如此,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割裂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违背了小学语文学习的规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 其实,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语文是一门最具有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到处都需要运用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同时,教师要考虑到生源的不同,学生家庭背景的不同,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各种差异,分层布置,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 1、作业创新的目的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努力构建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以贯彻新的理念,实现教学过程、方法的重大变革。[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随着课堂教学的变革,课外作业的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情感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载体。 新课程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应当成为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重要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我们应当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会到兴奋与快乐,苦恼与辛劳,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所以课外作业要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实践性、可行性,在时间、空间上有更大的弹性,真正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2、作业设计内容上的创新 ①、扩大学生视野,作业设计不局限于本课内容。 过去的小学语文学习,仅仅是书本知识,字词的理解,句子含义的理解等。杜威认为,如果让学生到学校里静坐在教室内,针对一本书反复背诵是学不到一点活知识的,相反会导致神经紧张,厌恶学习,丧失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儿童生来是好动的,教学应该让儿童自己做试验,自己在生活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从而获得有用的经验。而在语文学习领域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整个世界都是学生的教科书。 信息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则应让学生学会利用手中现代化的工具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专题探索,多渠道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如《悲壮的一幕》,同学们被科马洛夫献身科学的壮烈情怀深深打动的同时,对“宇宙、航天、太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便设计了一些收集资料的课外作业:①世界航天历史资料。②登月资料。③宇宙飞船资料。④和《悲壮的一幕》相同的悲剧还有哪些?⑤太空航行知识。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爱进行分类收集资料,可以上网查询,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最后在班中举行了“感受太空”的中队活动,将各人的作业进行交流展示。这样既学习了课文,又拓展了小学生课外知识,既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身边的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每课的作业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本课内容,要适当的拓展,扩大学生的视野,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②、增加阅读量,在作业中享受人类文化的无穷乐趣。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了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童年阅读带给学生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进入书本,进入阅读,学生便走到一个个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的面前,进入了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他们与大师对话,与书本为友,与伟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类的思想精品便积淀成了学生的精神底子。更重要的是长期的阅读中会不断的产生梦想,而阅读是成长梦想的重要途径。优秀读物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研究自然、征服自然的兴趣和愿望,而且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极大的影响。每学期我拿到教材时,根据课文先考虑本学期推荐学生看哪几本书或哪方面的书,让学生有目标的去读课外书。如在教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九册时,我根据《嫦娥奔月》、《林冲棒打洪教头》、《郑成功》三篇课文推荐学生本学期看《水浒传》、《中国神话故事》、《民族英雄——郑成功》。同时根据《小镇的早晨》、《鼎湖山听泉》、《莫高窟》、《黄河的主人》、《黄鹤楼送别》等推荐学生看看有关介绍我国名胜古迹或自然风光的书。这样的课外作业设计就可以让学生有目标、有选择的去读自己喜爱的课外书。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扩大了阅读量,让空洞的多读课外书变得实实在在。 ③、作业设计离不开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在于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将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平时还可结合语文学习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动画片,学些短小的童话、科幻故事;观察大自然中的某些现象,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没学过的古诗,在班上举办诗歌朗诵会;练习书法,在班上举办书法展览;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头,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这样的作业设计将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不仅有趣,还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3、作业设计形式上的创新 改变小学语文作业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对于一成不变的事务,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孩子更是如此。所以作业形式应灵活多样,听说读写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以调动学生作业的兴趣。字词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抄还得抄,但不必4、5遍,抄两遍即可。有时我教授新课时不让学生抄词,而且在家也不允许他们抄,要求第二天利用早读默写,看看谁不用抄写就会默了。其实大部分学生为了得到我的表扬,为了能默写全对,回家主动地去抄、去看、去默,这样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只是因为我用了“激将法”改变了作业形式。 又如有的同学不爱读书,不爱预习课文。对于某些课文,我在第一课时后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某些内容画画图或动手操作的作业。如《詹天佑》中“开凿隧道”部分,我要求学生能否根据课文内容当一个小工程师,画出詹天佑采用的两种开凿方法。“设计人字形线路”部分,要求学生动手利用自己现有的文具、书本做道具,能否演示出货车上山的情景。这样的作业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自发地读课文,深入地研究课文,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为第二课时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又完成了读课文、预习课文的作业要求。 词语积累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背诵、摘抄是教师最爱采用的一种作业方法,但学生并不能活学活用。我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进行自己喜爱的词语收集、积累。如《大将保卫战》,第一课时上完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成语的作业,可以是描写军人的,可以是描写江水、雨水、洪水、海水的,可以是描写气势的,可以是描写情况危急的……这样一引导,学生不仅联系课文补充了词语积累,同时又学会了成语分类,而且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每一课都能收集一些相关的成语。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作业设计策略上的创新 ①、作业要有层次性与弹性,切实做到因材施“作”。 每个学生有不同方面的学习优势,有不同的兴趣指向,差异性很大。作业设计要考虑到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练习的数量上和深度上均有所选择,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习教学《葡萄沟》后,我除了布置一些必须做的基础题外还设计了几个题目让学生选作:①画葡萄,根据课文为一串串葡萄上色,张贴到教室内布置葡萄园。②假如你去葡萄沟旅游,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会怎样款待你,请写下来。③请你为吐鲁番的葡萄干设计广告。④查地图,找资料,请你当导游写一段导游词。⑤江心洲的葡萄节你参加了吗?你去摘葡萄了吗?你能否介绍一下江心洲的葡萄呢?这样的分层次、有弹性的作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下限要求”,又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上限要求”,使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同一次练习过程中都有所提高,切实做到了因材施“作”。 ②、将作业权力下放,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 每到复习期间,很多老师都在黑板上抄大量的复习题,结果是学生一个个不开心,错误还是一大堆,问题依旧是问题,怎么办?我做了新的尝试,复习期间将作业权力下放,各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将上课复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作业设计,表现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的个性此时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很善于表现自我,作业设计图文并茂,他们在作业中结合知识点拓展到课外,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高继业:《开放式家庭作业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期。 ]如成语作业设计,有的同学进行归纳设计:叠词形式、近义词形式、感情色彩形式等。有的同学进行趣味设计:成语接龙、巧填成语、成语歇后语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将枯燥的复习变得乐趣无穷。 对于学习吃力的同学,我的要求是只要把老师上课复习的内容体现在你的作业中即可,这样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讲只要上课认真听讲,适当做笔记便可完成作业。既帮助他们复习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他们上课要认真听的好习惯。 复习期间作业权力下放,改变了繁琐的、机械的抄、记、背,调动了学生复习的兴趣,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真正体会到复习的重要与愉快了。 总之,作业的目的是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课外作业要使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结合起来,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还要求教师提高对教材的驾御、把握能力,才能设计出更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