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本论文在
其他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音乐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是手段,培养人才是目的。”
关键字:创设、启发,自由探索、大胆想象
问题提出: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途径。而音乐活动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遵循音乐教育游戏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以培养幼儿创造力和同伴间的相互协调能力的精神为重点,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幼儿音乐活动,儿童通过音乐活动,能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那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就曾经说过“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是手段,培养人才是目的。”其实合唱教学只是一个切入口,通过这种特殊的音乐教育,更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新纲要》也给了我们启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只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方法得当,合唱教学能让幼儿在优美高雅的艺术氛围中相互交往、交流与分享,互助与支持,提高其协调能力与协作精神,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互动交往的支持性环境,扩展合作内涵
1、与环境互动交融,激发情趣、体验合唱的乐趣。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孩子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而幼儿音乐教学更需要教师精心营造好有利于其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的学习氛围。在组织幼儿学习歌曲“秋”的二声部内容时,我和孩子一同走入大自然,拾落叶,踩落叶,共同感受秋意,体验秋韵。当幼儿有了情感共鸣,我又请幼儿讨论如何来表现这里的二声部: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树叶飘落和踩落叶的声响?孩子们相互交流探讨,并且向我建议用“沙沙沙”和“嚓嚓嚓”的声音来组织这一段二声部,我又请幼儿两两结合配唱,是不是好听。在这种开放的自然环境中合作体现为一种信息共享,孩子们在相互的观察、模仿、讨论、协商中使得原来为个人所有的经验、观点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通过交流探讨孩子们加深了对二声部的认识,(两两配合时声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都要配合好)在完整演唱时我扩展教学空间,把幼儿请出教室,来到幼儿园的花园中,望着落叶,沉浸在秋景中演唱。孩子们彼此陶醉着,也分享着自己合作完成的作品所带来的快乐。
2、创设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在理解欣赏他人中感受合作的内涵
让孩子们学会友好相处,学会合作并不是一种容易的事,且又要通过音乐教学的途径来实施更为不易。孩子在演唱过程中的种种不和谐处仍存在,有时甚至发生冲突,不愿彼此配合,我想在一个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努力的群体中,孩子们之间的认知冲突是观点交流,是智慧碰撞的一种机会,是一种切磋学习,更是一种合作的表现。在演唱歌曲“编花篮”时,有男女小朋对唱的形式,可是实验班的男孩子的声音并不适合演唱这首民族歌曲,女小朋友都取笑男小朋友,有的女小朋还不愿意和男小朋友一起演唱这首歌曲,甚至互相发生了争执。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我请男女小朋友分别演唱歌曲“玩具兵进行曲”和“编花篮”来比一比、赛一赛。男小朋友精神饱满,神采飞扬地演唱了“玩具兵进行曲”赢得了女小朋友的阵阵喝彩,女小朋友演唱的民族歌曲清脆甜美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通过展开合作与竞争,孩子们初步了解在音乐表现中有“性差异”现象, 孩子们学会相互尊重、理解,欣赏他人,学会协调,也学会宽容,为音乐教学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了幼儿的协调能力与协作精神。
二、设计便于幼儿理解的图谱,扩展教学手段
1、通过图谱,理解声部关系、加强声部合作
我们都知道成人学习音乐有图谱帮助其理解和记忆歌词与声部的配合,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直观性的,其记忆特点也受年龄影响,直观形象记忆为主。抽象复杂的成人合唱谱对幼儿来说显然是不适宜的。怎样让幼儿学会掌握各声部之间的关系,使各声部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关系而不是相互竞争,相互干扰呢?图谱的运用能巧妙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选编适合孩子们演绎的音乐声部,将其同生动形象的图案相结合设计成孩子们能看懂并理解的图谱。如在学习“动物合唱队”中我将图谱的设计同著名“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声势”教育理念相结合,指导孩子在纵向、横向里表现合唱作品的节奏层次感,培养注意的分配协调能力及孩子们的集体意识。,从身体动作的节奏训练(律动节奏谱)——动物模仿声合奏练习(发声图谱)-—声部的合唱(合唱图谱),从自身声部的掌握到彼此声部的配合,由简到繁地让幼儿掌握作品声部节奏的变化和层次感。你听美丽的森林正在召开欢快的音乐会:小鸡们叽 叽 | 叽叽 叽 |、小鸭们嘎— | 嘎— |、小青蛙呱呱呱 | 呱 呱|,合在一起的声音多么美妙呀!
2、引导幼儿自创音乐图谱,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
在实践教学发现有些合唱内容存在一些难度,怎样使“让孩子们学”变成“孩子们自己要学”,“新纲要”中表明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儿童学习的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创设图谱时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孩子拥有学习的内驱力,合作也会更便利和有效。如在学习“铃儿响叮当”时,小铃铛和雪花的图案生动形象,帮助幼儿理解记忆了歌词,也帮助幼儿区分了各声部关系。“编花篮”的图谱设计则是由老师幼儿共同来设计的,当幼儿提出可以用花篮与花朵组成歌曲图谱时,我再启发幼儿探讨不同的花篮与花朵,可以表示不同的声部,师生群策群力设计了大小花篮和红黄色花朵来表示不同的二声部。孩子们唱着自己积极思考并合作设计的图谱时,又高兴又兴奋,有难度的合唱部分一下子被大家掌握了。
著名欧州心理分析学家阿德勒曾说过:“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交往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学前教育是启蒙基础的阶段,也是为幼儿人格形成打基础的阶段。通过实施研究,我更走进了幼儿的合唱教学,也坚信合唱教学会对幼儿长远的发展起到广泛而积极的作用。
设境激情,使幼儿“乐”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幼儿自觉自愿地“动”,来源于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主动学习活动的最初源泉,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若隐若现,成人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当孩子的一些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时,我们切不可用“对不对”、“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敏感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富有音乐气氛的环境“快乐的音乐王国”,让幼儿融入于环境,自由摆弄墙饰的音符,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当在教授幼儿认识五线谱时,让幼儿自由想象五线谱像什么,有的幼儿说像水纹,有的幼儿说像彩虹,还有的幼儿说像台阶,我对幼儿的回答一一作了肯定和表扬,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并情不自禁地“动”其来。
同时,我们成人还应提供充足的时间、材料、活动场所,让孩子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接触各种活动器具,在敲敲、打打、听听、吹吹中激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促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如:我们在音乐区为幼儿提供了铃鼓、钢琴、圆舞板、三角铁等音乐器具,让幼儿在课余时间能够自由敲击,从而感觉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并探索其原由。
四、发展儿童的感观,培养美学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创造性思维活动也是凭借感性材料进行的,新的形象、新的设想不会凭空而来,而是由对旧表象的选择、加工和改组构成的。因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多为幼儿创造运用各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幼儿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表象的目的,为他们进行创造提供信息资源。如,我在教授幼儿学习歌表演《美丽的春天》时,我放弃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师唱幼儿学,直接把课堂换成了大自然,带领幼儿到大自然去感受春天,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观去感受春天,摸摸草地,闻闻花香,在他们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歌曲,并试着创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这样,幼儿除了学会了歌曲以外,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此外,人类的审美本能在音乐活动中也能很好的显现出来。所以,当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审美本能的时候,我们应加以肯定,并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同时,配合运用名作欣赏、生活体验、语言描述、录象等形式和手段,在儿童心理发展可接受的范围进行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逐渐培养起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
五、在启发引导式教学中渗透适当的知识技能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往往较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把传授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的根本途径,而忽视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造成孩子对音乐理解的模式化、固定化。当然,必要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也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不能采取灌输式教学,而应大量运用观察、记忆、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尽量不做示范,而侧重于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去理解音乐,并强调理解的多样性、个性化。幼儿是具有极大潜力的,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他们的音乐活动水平就会迅速提高。如:在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中,幼儿对于蛋孵小鸡的过程是很模糊的,我通过让幼儿观看录象、语言描述和让幼儿回忆我们看到的蛋宝宝是怎么样的?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如:毛绒绒的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听到了什么(如:小鸡是怎么叫的)等,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蛋宝宝孵小鸡的过程,又如:在律动《狮王进行曲》的活动中,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为主,通过让幼儿回忆平时在动物园里、电视上看到的狮子的动作,来进行模仿,并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各种不同的狮子动作,及时的加以肯定,使孩子们在愉快、自由的气氛学习,对音乐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六、注重个性心理品质培养
幼儿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和不稳定阶段。他们对新事生物怀有好奇感和新鲜感,满腔热情,但遇到困难又有畏惧不前的现象,缺乏自信心。个性心理品质在创造性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新《纲要》中也提出:“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首先,应注重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在音乐活动中,应鼓励幼儿独立构思、自由创编,尽量与别人不同,并及时加以肯定和认同,这样,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其次,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我们要多为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使幼儿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语文教学融入儿童生活之我见
下一篇
:
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Tags:
音乐
活动
培养
幼儿
创造力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