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论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心理及教育方法
本论文在
其他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论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心理及教育方法
概述
在现在的社会里,有相当一批年轻已婚的夫妻怀有这样的念头:不愿意生孩子。理由是教育孩子的责任太重大,他们不想承担这样的重任。确实,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教育孩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能因此而极端化。不过,在教育孩子方面,选择好的教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行为,家庭教养活动中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联系和行为控制是最重要的两个维度。情感联系维度可以从以儿童为中心完全接受的一端,到以成人需要为中心完全排斥的另一端。行为控制维度是从限制、要求的一端到宽容、放纵的另一端。根据这两个维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可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权威型,放任型,忽视型,溺爱型和矛盾型等。教养方式的这种类型差异与儿童的社会性和认知发展有着规律性的联系,父母极端的限制和宽容都会导致儿童社会性发展不良。本文将重点论述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探讨父母如何消除这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定义
在本文中讨论的“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定义是,一种限制性、压迫性的教养方式,父母给孩子很多规定和限制(出发点是好的),要求孩子严格遵守。父母通过心理和社会性方面的优势和权力,强迫孩子接受这些限制,甚至使用暴力,而不是通过平等的交流说服孩子。
二、导致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因素
权威型教养是一种不完善,甚至错误的教养方式,但很不幸的却被很多父母采用,其主要原因由于得到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鼓励,并且能节省父母在教养上的时间和精神成本。
其实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是复杂的,比如哈曼(Harmon)提出的四方面因素:1)文化因素;2)个体因素;3)人际关系因素和4)社会情境因素。巴斯克也将影响因素总结为:心理因素,儿童自身特点因素和社会因素。基本上,导致父母形成不同教养观念的无非是内部因素,即父母本身的经历和性格,和外部因素,即社会环境,经济地位和孩子的特点等。针对导致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形成因素,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压力
不同社会阶段流行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大众舆论,这些占据话语权的主流意识无疑对仅仅作为受众的父母产生影响。比如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父为子纲”的古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也是很多父母讨论教育孩子方式时的主要原则。在这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无疑得到主流价值的肯定。甚至可以推断,很多父母在自己还是接受社会教育的孩子的时候,就形成了这种观点。当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他们自然就把这一套搬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父母也同时承担着社会压力。处于压力中的父母自我效能感较差,对儿童的反应消极,无力体察儿童细腻微弱的情绪,因此容易形成简单专断的教养方式。
社会经济地位
个人教育水平较低,职业发展不利,处于经济弱势的父母存在一定的社会地位劣势和心理上的自卑。他们容易将教育孩子的过程作为寻找心理平衡和满足个人权力欲望的方式。因此,权威型教养应多出现在父母教育水平有限,经济情况不佳的家庭,比如农村。前段时间在某电视台的社会栏目有一则新闻,说的是在某县城,一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母亲有一个女儿,虽然她特别的爱孩子,她认为孩子就是她的一切,但是她总是用自己非常严厉的态度,动不动就打的暴力方式教育孩子。而导致的却是孩子不敢亲近她,看见她就害怕以至于小小的年纪就离家出走的结果。
父母的性格特征
和上述两个因素相比,这个因素是主要的和占据决定地位的。一对心理成熟健康,性格完善的父母,无论其经济地位如何,社会环境如何,他们都会给孩子提供敏感和适宜的抚养方式。而选择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性格中存在着缺乏耐心,易怒和固执等缺陷。而权威型教养方式正是这些缺陷在教养孩子上的具体体现。
我们在一些家庭教育中,往往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孩子犯了些小错误,比如吃饭的时候把饭给撒了,把花瓶给打碎了等等,性格比较急躁的父母就往往容易着急上火,他很少有耐心去跟孩子解释你这样做为什么不好的道理,而是先把愤怒表现出来,把孩子训一顿,或者上手就一个巴掌。
儿童的出生顺序
儿童的出生顺序不同,父母与儿童的互动方式存在差异。在有两个孩子以上家庭中,我们往往看到母亲对最小的孩子总是比较宠惯,而对老大则比较严厉。这是因为,一般来说,父母对头生子女期望较高,因此约束也较多。因此容易对头生子女采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而对次生子女采取其他的方式。
亲子交往的情境
如果父母和亲子交往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没有抚养。父母和子女之间将产生疏离感。因此导致父母教养方式中温情的缺失,取而代之的是严厉的权威型教养。特别是在有一直抚养次子经历的情况下,头生子女受到权威型教养的可能性更大。
综上所述,权威型教养的形成因素有社会性,个体性和家庭性。可能是上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才最终导致权威型,其中有些因素是占据主要地位,其他因素将不起作用。比如即使家庭经济条件良好,但父母性格急躁,对独生子女也会采用权威型教养。
三、 权威型教养方式的表现形式
权威型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给孩子过多限制
权威型的父母会给孩子设置很多的限制,粗暴干涉孩子在自由成长中必然的行为,用以体现自己的“权威”。这些限制和规矩从大的道德标准,到小的行为规范,跨度可以从“不许说谎话”到“吃饭的时候必须闭着嘴嚼”。这套烦琐的规矩体系首先体现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但其中却掺杂了父母急于体现自己权威的欲望。这是父母对子女,也是对自己作为父母这一社会角色认知,复杂的情感表现。
从深层看,设定如此多限制,也可能是父母对教养孩子这一复杂过程和责任的抵触和放弃,也是对自己惰性的纵容。和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再结合孩子所处不同的环境,制定出精细,灵活的规则体系是相当耗费精力的工作,更遑论根据一天一个样的孩子调整各种规则了。因此,制定一堆包罗万象却缺乏针对性的限制,显然是简单易行的,可以释放掉“不管孩子”的压力,保证内心的平衡。而正是这些不通情理,无处不在的限制在孩子心中将父母变成“权威”,一个时时处处约束着自己的“权威”。
采用强迫严厉的教养方式
过多的限制必然带来孩子的反感和抵触,在解决和孩子之间矛盾方面,权威型父母选择严厉的态度:无论孰是孰非,无论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如何,无论问题发生的具体情况,一律采用疾言厉色的态度,恫吓甚至使用暴力让孩子屈服,以强调父母地位的权威性。采用此方式的父母,多缺乏耐心而且易怒。
此外,权威型父母总采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无条件接受自己的要求,命令和价值观,而不是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孩子自身的诉求,有选择的提出或更改要求。当下社会中对高分和高学历的集体性崇拜中,不同智力水平的孩子被各自家长强迫的走上这座独木桥。对孩子兴趣的发展也沦落到只集中在钢琴,绘画和舞蹈上。权威型的家长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按父母或者社会主流喜好,而不是孩子自己的喜好发展。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不是自发和自愿的。
忽略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严厉的教养方式无法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因此也无法得到孩子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因此权威型父母干脆关闭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通道,忽略掉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将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给予孩子的否定和批评多于表扬和鼓励
权威的另外一个体现就是距离,为了保持这个距离。权威型的父母吝于给孩子过多的表扬和鼓励,以免孩子“蹬鼻子上脸”,给自己的权威教养制造麻烦。实际上,给孩子较多的批评能满足父母幼稚的虚荣心,同时让孩子意识到和自己在智力,体力和社会经验上和父母的巨大差异,从而服从于权威的教养。
上述是权威型教养的主要表现方式,其中强迫和严厉性是最基本、最重要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因为这一形式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有些父母的教养方式中带有上述的一种或几种,只要不带有强迫和严厉的特点,就不认为是“权威型”。比如有的父母虽然给孩子的限制很多,但不一定严格要求执行,就不应作为“权威型”考虑。
四、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权威型作为一种病态的教养方式,必然培养出性格不完善甚至有缺陷的孩子。由于此种教养方式直接导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不良的心理状态,比如不敢表达内心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交流困难;性格也有诸如不自信,被动和过分谨慎的缺点,严重的会导致自闭,抑郁等病态,甚至会患上神经官能症。
1)不良的心理状态
在权威教养下的儿童心理充满了恐惧,这是严厉教育方式下的必然结果。儿童不敢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对外界的刺激的最初反应多为顺从。父母严厉和强迫的教养严重抑制了儿童鲜活的表达冲动,而将不满和疑惑藏在心底,导致阴郁的心理活动。在和其他儿童交往中,权威教养下的儿童存在心理上的劣势,不愿意主动和别人交往,或者交往中一直有自卑心理。如果父母一直采用权威型教育,孩子成年以后会存在和别人的交往障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缺乏自信等心理弱点。
2) 性格上的弱点表现
权威教养下儿童的性格上可能存在谨小慎微,优柔寡断的缺点。这是父母给予孩子过多限制和干涉,并不断使用强迫方式所造成的。由于过多的限制,儿童错误的认为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危险,任何脱离常规的行为都将给自己带来损害。因此,儿童缺乏对周围世界认知的热情,而过分依赖父母所制定规则的保护和协助。在成年后,体现为过分谨慎的性格。
此外,儿童可能会模仿父母教养方式中体现出来的武断和严厉,以获得父母的喜爱。这样的儿童在性格中会存在暴躁,缺乏耐心等隐性缺点。即一个平时看起来很沉默木衲的儿童,在受到较大刺激的情况下会很暴躁,甚至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另外一个极端是针对父母权威教育方式的全面否定和反叛。在6~12岁其间,儿童会意识到社会的规则是由成年人制定,因此不会反抗父母,是其反叛性格的潜伏期。一旦成年或者即将成年,具有毁灭性的反叛性格将表露出来,造成社会问题。
3)缺乏幸福感
权威型的教养是缺乏温情。虽然权威型的父母可能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可能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但是并没有真正贴合孩子的成长需求,而且在大部分时候这种“关爱”是强加给孩子,是通过一种有明显距离感的方式传达给孩子的,因此,儿童并不能体会到被别人关爱而产生的幸福感,相反儿童体验到的却是痛苦。
而且,在父母严厉的管教和较多的批评下,儿童会产生“父母不喜欢我”或“都是我不好”等,对父母管教方式的误解,进一步失去幸福感。严重的会产生心理疾病或者障碍。
4) 严重的产生疾病,如患上神经官能症
如果父母权威的教养方式达到一定的程度,由于儿童的神经机能比较脆弱,对外界有害因素特别敏感,因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机能失调,导致神经官能症。主要症状有睡眠不安,厌食和语言及运动障碍。
五、父母消除权威型教养给孩子的负面影响
从上文论述的观点,和举出的实例,权威型教养对儿童的成长有明显负面影响。因此,父母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同时并消除由于这种教养方式给孩子的影响。可采用以下方式。
不要吝啬表扬
中国人总是持有一种观点:批评使人进步,可是却忘了表扬对一个人的激励能使他增强自信心。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不要贬低孩子
我们有些家长总是有种攀比的心理,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哪都好,自己家的孩子哪都不好。喜欢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较自己家孩子的弱点。如果自己家孩子做的不好,就会说:你怎么这么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能做到。或者动不动就给孩子负面的判断,“真没出息”“窝囊废”,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就失去了信心。多鼓舞孩子,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的鼓舞很重要。
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
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
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克制家长的脾气
家长的脾气是教育孩子上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家长没有耐心,急躁的坏脾气不仅会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孩子也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家长脾气的影响,长大后自己也变成这样的人,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脾气坏的家长要尽量克制自己的坏脾气,在爆发脾气些先冷静的想一想,孩子心智还不成熟,作为大人更应该做的是耐心的引导孩子。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第一章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基本..
下一篇
:
论电子商务购物过程
Tags:
权威
父母
教养
方式
儿童心理
教育方法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