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3858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实践[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教师应进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大门,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巧妙地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丰富的学习和建构知识的环境。[关键词] 信息技术、互联网、信息化、教育思想 、培养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各学科的教与学中,帮助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诸如获取信息、分析归纳、研究探索、团结协作、表达展示等,以促进学生对某一知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只有当信息技术及其技术成果像其他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及时并适当的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才是有效的。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条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将其与教学过程融合在一起。作为直接从事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学中,我积极营造开放型的活动环境,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体,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极大地调动学习的自主性,以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更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多媒体的特性 。 信息资源的多渠道及丰富性,不仅使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畅游,淋漓尽致地体验寻求知识的乐趣,而且也改变了将教科书和大纲作为教学目标或任务的惟一来源,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拥有的水平出发来施教,搭建平台,支撑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为乐趣、轻松。在综合实践学习的活动中,要求学生能有选择地利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认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创新教学结构,运用“情境—探究”、“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译出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讲—演示—讨论—试作—交流;观察思考—范例激趣—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设疑—练习—演示—总结—创新;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人机对话,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2、交流表达及实践能力。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指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使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新人才。”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不论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还是利用计算机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动手操作。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所以要充分利用网络有效的获取信息,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学会识别信息的真实性,归纳分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