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4837
浅谈后进生的形成与转化
[摘 要]因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多种因素影响,后进生的存在不可避免,其形成主要受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应深入了解、关爱帮助后进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耐心期待后进生的转化;家校强强联合,相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难事。[关键词]后进生 形成原因 转化策略 什么样的学生是后进生?所谓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品行或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在班上为数不多,但因经常犯错误或学习落后,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尤其是品德、学习都很差的学生,虽然人数很少,但能量不小,有一定的破坏性。若不及时教育或方法欠佳,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使班风不正、纪律涣散,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因此,了解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并帮助后进生转化,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成绩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要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得了解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 学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身因素 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点,内因和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研究“后进生”形成的自身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1.智力因素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能力”。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可能性或学习潜力就大,智力与学力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后进生”中有个别学生是因为其智力较低所形成的。 2.非智力因素 “后进生”中有些学生并不是因为先天条件不足,而是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情况所造成的,这种就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二)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的行为和思想的参照,父母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实中家庭情况各式各样:有的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灵创伤;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子女缺乏父爱或母爱,得不到温暖和良好的教育;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孩子,沉溺于玩牌甚至赌博中,不过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与家长尖锐对立;也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对子女要求不高,孩子提出任何要求都会尽力满足,而不分哪些是孩子需要的,哪些不需要。没有正确的引导和督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自以为是、从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在我曾任班主任的一(5)班中,有一个学生母亲过早病逝,而父亲也身有残疾且没文化;有一个学生的父母离异,扔下孩子各奔东西,他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有不少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等等。据统计,我班共有学生40名,其中单亲子女有8人,留守儿童有10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导致了这些学生行为习惯落后,最后发展为道德品质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