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链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数:6741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诚信的种子,收获诚信社会,这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当今社会最缺失的是什么?”答案集中在诚信上。这是央视一个节目组问百名企业家发卷的调查答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蒋树声曾呼呼:“国家应以诚信为突破口,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强化公民道德建设,逐步建立起诚信社会,道德社会”。诚信,作为道德重要的范畴,就是要求人们在一切生活中,做到实事求是,守信用。“诚”即是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实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其道德要求就是心想、口语、身行一致,实事求是。 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讲诚信。在今天,对于个人来说,诚信是立人之本;对于一个企业或单位来说,诚实守信是立业之本;对于国家来说,诚信同样是立国之本。然而,在我国经济转型期这个光荣的历史变革过程中,它既给我们带来了蓬勃生机,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即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商品交换的法则容易侵蚀到人们的精神领域,引发见利忘义、道德失范。从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和单位,由于局部利益的驱动,受错位的价值观念的误导,在市场交易中出现了一些不诚信的经营活动,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社会出现诚信缺失的情况下,学校这块“净土”,也难免遭受其害。从小学到中学,从学生到教师甚至相关的部门,诚信缺失行为比比皆是,这绝非是危言耸听,确实是教育中存在的事实,必须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中存在的事实,必须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1小学生诚信失缺的原因 目前,从导致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看,应该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客观的因素分析: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市场运行机制“失去了平衡”;第二个是学校的教育“有失协调”;第三个是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主观方面:学生自控能力“失去了控制”。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1.1市场运行机制“失衡”。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诚实信用经济,市场经济发展越快,诚实信用就越显得重要。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一个不断成熟发展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其运行机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利益驱动以及市场机制、法制尚未健全等等诸多因素,一些企业、商业乃至不法分子就乘机钻空子,一切以“钱”字当头,导致一些假冒伪劣、掺杂使假、坑蒙拐骗、弄虚作假、虚假浮夸的歪风邪气,假烟、假酒、假药、假种子、假人才、假文凭、假帐、假数字、假币等等,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在社会出现诚信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学校这块“净地”受到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例如:三鹿奶粉、食堂菜价、学校小卖部卖假商品等,性质恶劣,影响很坏。这无疑是学生诚实信用缺失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